Nostalgia
Nostalgia
by Karl Shapiro
My soul stands at the window of my room,
And I ten thousand miles away;
My days are filled with Ocean's sound of doom,
Salt and cloud and the bitter spray.
Let the wind blow, for many a man shall die.
My selfish youth, my books with gilded edge,
Knowledge and all gaze down the street;
The potted plants upon the window ledge
Gaze down with selfish lives and sweet.
Let the wind blow, for many a man shall die.
My night is now her day, my day her night,
So I lie down, and so I rise;
The sun burns close, the star is losing height,
The clock is hunted down the skies.
Let the wind blow, for many a man die.
Truly a pin can make the memory bleed,
A world explode the inward mind
And turn the skulls and flowers never freed
Into the air, no longer blind.
Let the wind blow, for many a man shall die.
Laughter and grief join hands. Always the heart
Clumps in the breast with heavy stride;
The face grows lined and wrinkled like a chart,
The eyes bloodshot with tears and tide.
Let the wind blow, for many a man shall die.
魂牽故鄉(xiāng)
卡爾?夏皮羅
靈魂佇立在自家的窗前;
而身處那遙遠的地方,
生活的全部是那大海末日般的巨響,
是那鹽、云和苦澀的浪。
任海風吹吧!因為很多人將要死亡。
我那自私的青春,我那燙著金邊的書籍,
知識和一切俯瞰著街道;
那些窗架上盆栽的花草,
俯瞰著,帶著自私的生命和甜蜜。
任海風吹吧!因為很多人將要死亡。
我的晝夜與她的晝夜相互顛倒,
我就這樣日落休息,日出起床;
太陽在近處燃燒,星辰正失去高度,
時鐘星座變換,從天空隕落。
任海風吹吧!因為很多人將要死亡。
的確,一根飾針就可以讓記憶流血,
一個世界就可以讓靈魂爆裂。
讓那從未自由的頭顱和花朵,
升入天穹,不再困惑。
任海風吹吧!因為很多人將要死亡。
《魂牽故鄉(xiāng)》是卡爾?夏皮羅在南太平洋作戰(zhàn)時寫的一首著名的詩篇,廣為流傳,受到人們喜愛。該詩語言樸實無華,簡潔明快,富于音樂美和節(jié)奏美。全詩的五節(jié)仿佛一首完美的交響樂的五個樂章,而每節(jié)末尾重復(fù)的“任海風吹吧!因為很多人將要死亡”貫穿始終,成為整個樂曲的主旋律,賦予該詩以極其鮮明感人的旋律美。詩篇表現(xiàn)出詩人在戰(zhàn)場上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對戰(zhàn)爭的恐懼和對死亡的無奈。死亡將至,滿目的蒼涼,滿心的落寞和惆悵,只有對鄉(xiāng)土和親人的思念成為遠離故鄉(xiāng)的詩人惟一的慰藉。那看似平常、微不足道的東西:自家的窗前、燙著金邊的書籍、窗架上種的花草、一根飾針,在他眼里都是那么神圣,那么珍貴。身在異國他鄉(xiāng),面對死亡,剪不斷理還亂的還是那濃濃的鄉(xiāng)愁。
詩人簡介卡爾?(杰)?夏皮羅
卡爾?(杰)?夏皮羅(Karl Shapiro,1913-2000年),美國詩人及批評家。1945年,他在美國陸軍服役時所寫的《通報勝利的信件及其他詩》獲得了當年的普利策文學獎。作品《為無知辯護》(1960年)因抨擊了詩歌中的過度唯智主義而引發(fā)了爭議。在《廢除兒童》(To Abolish Children)(1968年)一書中,作者譴責了大學生反抗學術(shù)權(quán)威的行為。
夏皮羅于1913年11月10日出生于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畢業(yè)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他先后在《詩刊:詩的雜志》(,(1950-55年)和《草原篷車》(Prairie Schooner)(1956-1966年)雜志擔任編輯,并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內(nèi)布拉斯加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州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
他的作品還有:詩歌:《人物、地點和事件》(Person, Place, and Thing)(1942年)包含作者為個性主義超越遵守規(guī)范帶來的好結(jié)果而作的辯護。夏皮羅的隨筆表現(xiàn)出他對藝術(shù)創(chuàng)作或判斷的種種規(guī)則強烈不滿。《詩集》(1935年),《詩集:1940-1953年》(1953年),在《寫給白霜》(Essay on Rime)(1945年)和《中產(chǎn)階級詩人》(The Bourgeois Poet)(1964年)兩部作品中,夏皮羅譴責了被中產(chǎn)階級和正規(guī)詩歌的安全態(tài)度規(guī)定的詩歌方式和生活方式。夏皮羅也一并在作品中剖析了自己。《詩選》(1968年),《愛與戰(zhàn)爭/藝術(shù)與上帝》(Love & War/Art & God)(1985年);批評文集——《超越批評主義》(Beyond Criticism)(1953年),《散文嵌入現(xiàn)代詩歌》(Prose Keys to Modern Poetry)(1962年),《殘詩》(The Poetry Wreck)(1975年)。小說:《埃德塞爾》(Edsel)(1971年),《新詩新選:從1940到1986年》(New and Selected Poems, 1940-1986)(1987年)。2000年5月14日,卡爾 夏皮羅逝世。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essay/9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