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游尼羅河谷(中)
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流經非洲西北部,最終匯入地中海。
偉大的人類文明多發源于河流兩岸,但人類歷史上最為絢麗、神秘的是使于尼羅河的古埃及文明。
尼羅河谷擁有充足的淡水與陽光,這二者被古埃及人奉為神靈,他們尊稱太陽為AMON,稱尼羅河為APIS.
孟菲斯是埃及第一個首都,公元前3000年,它建立為獨立王國。而若干世紀以前,尼羅河水泛濫,沖垮了古都。
但畢竟,尼羅河所賦予的遠大于它索取的。正如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羅河賜予的禮物。
每年洪水過后,土地上都會留下一層淤泥,這是能讓莊稼茁壯成長的天然優良肥料。
這個被稱作"Nilometer"的設備,是古代法老用來預測一定時期內洪水的可能高度。用于推斷豐收與否的"Nilometer",其實就是制定稅收標準的裝置。
最具埃及農業特色的無疑是棗椰樹。農民用它建房頂,打家具,編籃子。但最重要的是,世上最甜的水果就長在這樹上――棗。
紅棗就在這里出售。風干的棗吃起來不太甜很但脆。半甜的棗呈現出橙色;棕黑色的棗口感很軟,它們的糖份仿佛已經溶進了嘴里。
如果尼羅河只提供簡單的原料,北非人就會把它們變成美味佳肴。埃及食物多辛辣,并要用醬汁浸透。
FOUHL是當地食品,這種鮮美的豆湯在各個街道都能買到。
埃及人習慣用紅茶解酒。非穆斯林也能享用當地美味的葡萄酒和啤酒,其實它們就原產于埃及。早在第三王朝,喝酒吃面包被視為是吉兆。
現在我們見到的是位于盧克索附近的村莊。其標志性房屋是用泥和稻草砌成的。
一些屋外畫著彩色的畫,有些畫很罕見。飛機,離別,輪船以及旅途中的景象。壁畫講述著伊斯蘭教徒去麥迦朝圣的習俗。那是教徒一生中至少要履行一次的責任,鮮活的壁畫的也將代代相傳。
現在,尼羅河沿岸人口激增,首都開羅已經是世界人口最多的第2大城市。
看著熙來攘往的人群,仿佛又看到了萊比西斯二世的故事重現。他的塑像早已矗立在開羅中央車站。萊比西斯二世有一百多個孩子,而今天的埃及每20秒就有一個新生命誕生。當地人口年輕化,5千4百萬人口中,有一半不滿20歲。
喧鬧的開羅會給每位來訪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肅穆的法老像似乎也在參與著后人的生活。也許,你能從他的眼中讀到關于尼羅河的種種證實。
散文 文化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essay/5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