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小軍—將驕傲藏在骨頭里
季小軍,中央電視臺雙語主持人,畢業于英國諾丁漢大學,獲MBA學位,論文《論中國高等教育中供與需的關系》獲“年度優秀論文獎”。
之前曾就讀于北京語言大學,主修英語,獲學士學位。同時作為雙語主持人,季小軍還擁有普通話一級甲等證書。
盡管擁有MBA學位,季小軍卻最鐘情主持工作。
季小軍目前是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CCTV-9)的主播,也是該頻道CULTURE EXPRESS(《文化快報》)、NEW FRONTEIRS(《新探索》)的主持人,他英俊灑脫的形象、親切和藹的主持風格深深吸引了觀眾,而他流利輕快的英語,更讓觀眾信服和喜愛。
季小軍工作經歷 2000年季小軍加盟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曾先后主持《環球瞭望》(WORLD WIDE WATCH)、《央視新聞》(CCTV NEWS)、《體育新聞》(SPORTSCENE)及《今日中國》(CHINA TODAY)等欄目,并曾主持多次重大事件的直播,如:伊拉克戰事直播、非典危機直播、首屆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北京2008年奧運會標志揭幕儀式直播、神舟5號飛船返回直播、楊利偉訪港直播等等。
2004年起季小軍開始主持《文化快報》(CULTURE EXPRESS)(CCTV-9),并主持其中子欄目“文化名人訪談錄”以及“書吧”(BOOKSHELF),曾先后采訪滾石樂隊、歌手羅大佑、音樂家譚盾、大提琴家馬友友、青年鋼琴家郎朗、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法國電子音樂家雅爾、薩克斯演奏家KENNY G、踢踏舞王Michael Flatley、西域男孩、后街男孩等中外文化界人士百余人。
目前季小軍還是中文國際頻道(CCTV-4)《中華情》節目主持人,并曾主持經濟頻道(CCTV-2)《絕對挑戰》節目。
同時,季小軍還為多次重大事件直播擔任中英文同聲傳譯,如:如胡錦濤總書記會見連戰宋楚瑜直播、兩岸經貿論壇直播、兩會直播、香港回歸十周年直播、黨的十七大直播等。
一口流利的英語,親切的主持風格,讓許多人誤以為這位Culture Express(《文化快報》)的主持人季小軍是位出生在英國的華人“BBC (British Born Chinese)”。 當我把這一訊息傳遞給他時,他大笑著說:“哈哈哈,我最多是個北京的BBC (Beijing Born Chinese)!” 笑聲朗朗,幾許幽默,一身輕松。
后來,見到他的真人,感覺本人要英俊得多,一雙非常黑白分明的眼睛,非常亮,是整個臉部的精華,遺憾的是,在鏡頭中,卻被燈的亮度遮蓋了。
“我非常重視采訪時的交流,交流就意味著要把自己擺在和對方平等的位置上。不管對面坐著的是誰,對我來說,他只是我的采訪對象,我們是平等的,這一點很重要。當然,不管采訪什么人,我都會提前做大量的案頭工作,這是對采訪對象的尊重,對采訪工作的尊重,同時也會贏得他們對我的尊重。”原來采訪的竅門是在這里。
他非常熱愛采訪,今年4月20日,他得以采訪來中國第二次魔術表演的大衛?科波菲爾德。那期訪談季小軍表現得非常出色:流利的口語,不卑不亢的態度,話題的深入探討。
“留學英國,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它使我處于一個大的國際環境中,讓我有機會接觸來自不同國度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讓我感受到,原來人都是一樣的,原來人和人的交往并沒有我想象得那么復雜,不管他來自哪個國家,哪種文化,因為大家追求真善美的標準都是一樣的。”他喝了口茶,接著說,“我經常聽見有人抱怨說有歧視,我不否認這種現象的存在,但我在想,在這之前我們是不是已經以一顆平常心去和人交往了,是不是我們自己把自己孤立起來了呢?我一直相信真誠待人必能得到人以真誠待我,這一點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是一樣的?!?
讀碩士的壓力非常大,季小軍常常要做很多作業,身在異鄉的孤獨加深了課業的壓力,但他從來不逃課,充實地學習著,生活著。時間如此緊張,他仍然為自己的興趣安排了許多活動,看看他留學生時代的照片,有郊游時的,有運動閑暇的,還有參觀歷史古跡的,令人心生羨慕。 如今回想當年的美好時光,季小軍不是懷念,對他來說,那只是意味著美好生活的一個開始。
幸福密碼1:獨立
對季小軍而言,幸福的密碼首先意味著獨立。獨立代表著獨立的見解,代表著經濟和生活的不依賴他人,更代表著掌控自己的命運,走自己的路。
1990年,季小軍離開家鄉浙江義烏,來北京求學。雖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卻從不嬌慣他。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遠行,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遠行,父母放心地任他單飛。
他至今還記得剛到北京的那天,1990年9月5日,那是秋天的一個中午,北京西直門街頭,他提著重重的行李,在炎炎烈日下向路人打聽通往北京語言大學的公車。就在那一天,他驀然感到了自己的成長。當眾多同齡的孩子還需在父母的陪護下到學校報到時,他卻選擇獨自面對鄉愁,面對生活的種種不適。
是傷感,抑或無奈?提起這些,他感慨地說:“從小我的父母就不斷地告訴我,你一定要靠自己,家里不能給你地位或是財富,你只有靠自己的大腦和雙手。這都不斷地促使我自己向前走,我一切都只有靠我自己,我不能去靠別人,我只有獨立面對生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我別無選擇?!?
其實,他那時候還沒意識到,這是父母賜予他的最大的財富。正是這個信念,將他推上了命運主人翁的地位。
幸福密碼2:豐富
在季小軍的觀念里,人生一定要盡可能多地經歷,豐富的閱歷才能代表多彩的人生。
他的精彩始于大學時代。象牙塔的生活,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年代, 季小軍的大學時代也是難忘之極。
他領導恢復了停播多年的學校廣播站,參加話劇表演,參加歌唱比賽,活躍于各類朗誦比賽或演講活動中。整個大學時代,被他過得喧騰不已。學習書本,更要學習生活、學習社會,這是他一貫信奉的原則。他甚至還有過一些讓規規矩矩的我聽來瞠目結舌的工作經歷,比如去歌廳當DJ,兼歌手。
這使我非常非常吃驚,看著我的表情,他笑笑說:“有一次,大二暑假吧,一家太原的歌廳在招人,說是要DJ兼歌手。我想,既然我又擅長唱歌,又可以主持,還能去太原玩一趟,挺難得的?。‖F在想想自己當時也是挺勇敢的。但那是一次非常好玩的經歷,真的很有意思。”
1992年,季小軍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成為北京經濟廣播電臺的一名兼職主持人。說起他的這段經歷,還真富有傳奇色彩。
話說當年,季小軍參加過北京經濟電臺的一個主持人培訓班, 結束后,他留下了唯一的電話號碼。要知道,在那個時代,201電話還沒深入到每個學生宿舍,更別提手機了。學生與外界的聯系只有靠傳達室的電話,正所謂:通訊基本靠吼。
有一天中午,他吃完飯回宿舍經過傳達室,電話響了,便順手接了電話。不想,居然是北京經濟電臺來找他去參加面試的!參加面試后一個星期,他再次路過傳達室,電話又響了,這次是電臺通知他已被錄?。×钊梭@訝的地方就在此:從開始到結束,接電話的人都是季小軍!
就這樣,季小軍坐在了北京經濟電臺的直播間面對北京百萬聽眾。提起這段歷史,他并沒有將之完全歸功于幸運:“很多人說你太幸運了。也許吧,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可我更愿意相信是我努力的結果。 我喜歡作電臺的主持人,為了這個,我幾乎天天練習朗誦的技巧、語速與音調。而那天,聽見電話響了,我想我剛好可以去叫聽電話的人。如果我不接呢?我想,也就沒有這個機會了。” 所謂的偶然后面總是必然做主,季小軍的必然就是他的努力和他的與人為善。
1992年7月31日,星期五,北京經濟電臺的節目里出現了一個名叫“江山”的主持人。不知當年聽收音機的朋友們還有印象嗎?由他主持的節目非常多,包括朗誦詩篇或散文,訪談節目,聽眾點歌,甚至還有一個“午夜悄悄話”類型的。
啊,我實在無法將面前談笑風生的季小軍與那種午夜生理健康的節目聯想起來,看著我做吐舌頭的表情,他知道我誤會了,忙解釋說:“這是一檔談心節目,聽眾打來電話向主持人訴說煩惱,而我用聊天或播放音樂的方式來撫慰他們。呵呵,不過話又說回來,我那時才多大啊,21歲都不到,有聽眾說離婚的煩惱或婚姻的苦悶,其實我哪里能懂,當時連女朋友都沒有呢!但是,我能夠站在他們的立場來考慮問題,以真誠的語言來安慰感懷,還是引起許多人的共鳴的?!?說罷,他又笑著補充:“沒人知道我當時只有21歲,聽聲音,都以為我大得很!哈哈!”他得意地笑著。
問題1:小軍哥你好,終于知道你的博客了!其實老早就喜歡你主持的節目了.因為你總是一一種很容易讓我們接受的方式來主持.你開始主持"絕對挑戰"以后,我每期都看,還有cctv9"Culture Express",etc.我很想問問,你在學習英語的時候,背單詞是怎樣背的呢?我老是覺得枯燥,記了還老忘.我很喜歡英語,很想學好,像你一樣.還有就是,我很想到英國美國留學,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但是GRE的考試卻讓我對自己失去信心.總覺得那是一面總邁不過去的墻.我該怎么辦呢?
答:背單詞的確是件痛苦的事,但因為有用,所以還得做。上學的時候也曾背過兩本詞匯書(不是字典),有些用。當然很多詞我們平常不用,但需要的時候這些詞自己會跑出來的。最好的辦法是用句子記單詞,并利用一切機會運用這些詞,會有助于記憶的。另外GRE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我有一陣也背過,背到第三個字母就背不下去了,很佩服那些能考高分的人。如果不想背,就找一個不用背GRE也能留學的國家,如果不行,那就堅持一下。
問題2:您好,我看過你主持的節目<絕對挑戰>,覺得不錯.不過沒有機會看您更棒的英語節目,遺憾啊. 我是英語專業大三的學生,在看過<希望英語>節目后,覺得您就是我學習的榜樣了.我現在學習中遇到問題:作為英語專業學生,我不知道自己學到了甚末,似乎沒有專業.工作面很狹窄,毫無出路可言?請問您也曾有過這種感覺嗎?您是怎樣走好下一步的?多謝!
答:看來現在的就業問題是越來越嚴重了。你的這種感覺我在大學期間也有過,很多人包括我們自己都會認為英語專業就相當于沒有專業,尤其是現在對專業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但萬事都可以反過來想一下,英語專業也被很多人認為是“萬金油”,盡管專業性不是很強,但適應性會很強,在很多領域都需要,尤其是現在對語言越來越重視的時候。因此這就看你怎么看了,不要只看到弱勢,多想想優勢。建議一,少抱怨,既然現在是學英語的,就先把英語學好,否則最后不但專業沒有,連英語都沒了。建議二,多嘗試不同的機會,不要預設前提,避免把自己限制死。
問題3:還有個問題,我現在上一外教的口語課,我為了能得到鍛煉都跑第一排坐了,想跟他交流一下,可我準備了半天在家,到時候怎么也說不出來,特緊張也不是,就是不好意思,不知道小軍哥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怎樣能克服一下!麻煩小軍哥指點~
答:這種經歷誰都會有,我也不例外,但總得有第一次。之所以張不開嘴,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怕丟面子----說不出來多丟臉啊。你試試這么想:現在丟面子沒關系,反正也沒多少人看見,丟的是小面子,看見了也不用怕(因為他們也說不出來)。以后英語練好了,說流利了不就有面子了嗎?那是掙大面子。再說了,這是口語課,本來就是要練口語的,此時不說更待何時!要不試試把想說的在家先說,但一定是要大聲地“說”出來,而不是默念。
問題4:季大哥你好。有事請教你。我準備去英讀英國文學碩士,現正在諾丁漢、伯明翰和皇家霍洛威三所學校的OFFER間猶豫不決。早得知你是諾校畢業的,所以請問諾校如何呢?它的英語專業又如何呢?還有,伯大和霍洛威你了解嗎?歡迎更多建議!眼看有學校的OFFER回復期限將盡,萬分焦急中!如你見留言后能在百忙中抽空指點,真是不勝感激!盼早復。拜謝!
答:我是諾丁漢的,但不是英語學院的。但據了解諾丁漢的英語教育還是做得不錯的。伯大和霍洛威不是很了解,我知道伯大是老牌大學,霍大沒怎么聽說過。
他是如何學好英語的?請看<<金華日報>>2007年12月26日的報道:
季小軍目前是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CCTV-9)的主播,也是該頻道CULTURE EXPRESS(《文化快報》)、NEW FRONTEIRS(《新探索》)的主持人,他英俊灑脫的形象、親切和藹的主持風格深深吸引了觀眾,而他流利輕快的英語,更讓觀眾信服和喜愛。季小軍說,他的工作其實是多方面的,不但要主持以上幾個英語節目,還要主持各種晚會,并經常做一些專訪,工作非常忙碌,但他很喜歡在各個領域進行嘗試和鍛煉。
季小軍說,他是地地道道的義烏人,出生在義烏城西街道橫塘村,父母都是鄉村教師。他1987年考上義烏中學,1990年考上北京語言大學英美文學系。雖然18歲就離開故鄉,在外地的時間也有十幾年了,但父母、姐姐都還在義烏,家里有什么事情他也會盡量趕回去,所以,根永遠在義烏。
季小軍表示,作為一個義烏人,他感到特別自豪。別人對他的眼光也發生了變化,過去說起自己的家鄉,知道的人不多,現在一說自己是義烏人,別人馬上就露出羨慕的神色說:“???你是義烏人啊,肯定很有錢吧?”然后向他了解義烏現在的發展情況。每當遇到這種情況,他在心里都會升起一股巨大的自豪感。他說,家人并不是做生意的,自己也只是一個讀書人,但是,義烏人愛讀書的名聲同樣很響亮啊?!懊看位氐郊亦l,我都感到很親切,經常在網絡和新聞上看到義烏新變化的消息,感覺真不錯?!?
季小軍告訴記者,他上初中時的英語基礎并不是很好,在高中階段,他突然意識到英語太有用了,可以和老外說話,是走向世界的工具,于是,他暗下決心非把英語學好不可。為此,他選擇了上文科。英語老師曹輝仁看到季小軍等幾名學生對學英語很有熱情,就利用課余時間組織他們練習聽力和對話。高三時,季小軍的英語水平已是班里的佼佼者了。
1990年,他以超過文科省重點線50多分的高考總分被北京語言大學英美文學系錄取。季小軍說,他學英語很注重發音,常聽磁帶,作為一名雙語主播,他認為,英語更重要的是運用,在使用中學習。這方面義烏目前的條件比北京還好,市場里外國人那么多,經常去與他們交流,肯定對學英語有幫助。
他中學時代還有一個興趣,那就是朗誦,從初中到高中,一直都保持著。他有一本字典,沒事就抱著,以便隨時查閱。他跟著字典學普通話,經常一個人躲到安靜的地方自說自話,至于學校里朗誦、演講、表演之類的興趣班,他更是一個都不落下。
在學校,季小軍是一個不太安分的學生,他學習成績優異,并不死讀書,而是講究學習方法,興趣愛好廣泛。高二時,學校改革學生會選舉辦法,首次推出“競選組閣制”,原本就是文藝積極分子的他參加了學生會干部的競選,當選文藝部部長。在學校的文藝晚會、演講比賽等活動中,都有他的身影。
上了大學,他不安分的性格更加突出。大一時,他出面恢復了停播多年的學校廣播站,熱心參加話劇表演、歌詠、朗誦、演講等。還在大二的暑假應聘到太原的一家歌廳當DJ兼歌手。結果,那個歌廳的生意一度非常紅火。季小軍呢,則把賺來的錢當做旅游費,山西的名勝古跡玩了個遍。
大學期間最讓他高興的還是擔任北京經濟廣播電臺兼職主持人的事。1992年,季小軍參加了北京經濟廣播電臺的一個主持人培訓班,培訓結束后,他留下了學生宿舍傳達室的電話號碼。一天中午,他飯后回宿舍經過傳達室,電話響了,見室內無人,他便順手接了電話。沒想到居然是北京經濟廣播電臺找他去參加面試的電話。面試一周后,他再次路過傳達室,電話又響了,他又去接聽,這次竟是電臺通知他“已被錄取”!就這樣,季小軍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季小軍說:“很多人說我幸運,可我更愿意相信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我喜歡做主持人,為了這個,我幾乎天天練習朗誦的技巧、語速與音調。那天,電話旁邊沒人,我本來想我可以幫忙去叫電話要找的人,沒想到,那就是我的機會來了。”偶然中有必然,他的努力和與人為善成就了自己。
1994年,大學畢業后的季小軍被國家教育部錄用為公務員,在國際合作司擔任項目官員。在這其間,他出乎意料地獲得了一次留學機會。事情是怎樣的呢?說起來,也是一個奇遇。
1998年,他帶領一個由英國10所名牌大學校長組成的訪問團去西安和上海參觀。到西安的那天,諾丁漢大學的校長坎貝爾爵士對季小軍說:“我有點事情想和你商量,你能來一下嗎?”季小軍以為是發生了什么麻煩事,馬上答應了。沒想到,校長問他:“你愿意來英國諾丁漢大學嗎?你可以在諾丁漢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你不用現在給我答案,你考慮一下,我離開中國前告訴我就行了。”
原來,一路上,季小軍純正的英語、良好的態度、廣博的知識和活潑的風格深深打動了諾丁漢大學的校長,認為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當時,要留學英國名牌大學,至少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雄厚的經濟實力,二是有比較高的TOEFL或GRE成績,而這兩項季小軍都沒有。
當年,季小軍就留學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經濟管理學,次年獲得MBA碩士學位。季小軍說:“機會屬于有準備的人,就算天上掉餡餅,如果你不預測掉下來的位置,餡餅也砸不到你頭上?!?
積極陽光的心態就決定了正面真正持久的結果,其實季小軍即使不做主持人,他在其它領域也肯定是佼佼者,有時英語不僅僅是語言的問題,背后是一個人人格,習慣,心態等深層次的問題,作為勇敢者來說,一生何況只是征服英語!
沒有貴人的時候,自己就是自己的貴人。
不管是什么人、什么職業處在什么狀態下,他都應該得到別人的尊重,即使在領導面前、權勢前面,或者普通人面前敬重自己的人和敬重別人的人是有所尊重的。
正視自己的不足。BE HONEST TO YOURSELF。不要去抱怨環境。
你得先把這份工作做好,然后才有發言權說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這份工作。當你在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身份的時候,你要完全去實現這個身份帶給你的這些要求。這就是職業精神……
現在做的任何努力,未來都不會白費。做好現在的工作,會帶來新的機會。因為有人會看見你的努力。
什么是實力?實力就是努力。
季小軍Culture Express:
http://www.56.com/u15/v_MjY0NTc5MDg.html
季小軍Culture Express:
http://v.ku6.com/show/oyEInpFMSKxAILTb.html
季小軍Culture Express:
http://www.56.com/u55/v_MjkwMzIzMDA.html
季小軍采訪奧運畫家Charles Billich:
http://6.cn/watch/469257.html
季小軍采訪跨界音樂王子 Maxim Mruica:
http://6.cn/watch/46928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