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ty Tree
Liberty Tree
Thomas Paine
In a chariot of light from the regions of day,
The Goddess of Liberty came;
Ten thousand celestials directed the way,
And thither conducted the dame,
This fair budding branch, from the garden above,
Where millions with millions agree;
She bro't in her hand, as a pledge of her love,
The plant she call'd Liberty Tree.
This celestial exotic struck deep in the ground,
Like a native it flourish'd and bore;
The fame of its fruit, drew the nations around,
To seek out its peaceable shore.
Unmindful of names or distinction they came,
For freemen like brothers agree:
With one spirit endow'd, they one friendship pursued,
And their temple was Liberty Tree.
Beneath this fair branch, like the patriarchs of old,
Their bread, in contentment they eat;
Unwearied with trouble, of silver or gold,
Or the cares of the grand and the great,
With timber and tar, they old England supplied,
Supported her power on the seas;
Her battles they fought, without having a groat,
For the honor of Liberty Tree.
But hear, O ye swains, (‘tis a tale most profane)
How all the tyrannical powers,
King, Commons, and Lords, are uniting amain,
To cut down this guardian of ours;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blow the trumpet to arms,
Thro' the land let the sound of it flee,
Let the far and the near,--all unite with a cheer,
In defense of our Liberty Tree.
自由之樹
托馬斯?潘恩
自由女神乘著光明的戰車,
從陽光燦爛的仙域駕來;
一萬名神仙引路,
引導著高貴的女神走來,
她就像一根美麗含苞的花枝,
從那千百萬人和睦相處的天上花園降下,
手中拿著一棵她稱作“自由之樹”的植物,
作爲她愛的象征。
這株天上來的植物深深地插到地里,
就像是土生的樹木,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它的果實享譽四方,
引得周圍各民族都來尋它的和平土地。
他們并不在乎族姓不同或他們之間的差別
因爲自由人可以像兄弟一般和睦相處:
他們有同一種天賦精神,追求同一種友誼,
他們的殿堂同是“自由之樹”。
他們就像古時的長老坐在這棵美麗的樹下
滿意地吃著面包;
他們不想金,不想銀,
也不在乎榮華與顯貴。
他們供給老英格蘭木材和焦油,
還支援她在海上的霸權;
爲了“自由之樹”的榮譽,
他們分文未取爲她戰斗。
可是,請你們這些年輕人聽一聽,
(這是最污穢的故事)
怎麼所有的專制權貴,
國王,下院和上院都全力聯合一致,
要砍下這株保護我們的“自由之樹”;
從東到西,吹起號角,拿起武器,
讓號聲響遍大地,
讓遠近四方的人,──振臂團結一致,
捍衛我們的“自由之樹”。
除了寫革命小冊子之外,托馬斯?潘恩還寫了《自由之樹》。這是一首愛國詩歌,1775年7月刊在《賓夕法尼亞雜志》或《美國博物館月刊》上,署名爲“阿特蘭提克斯”,這是潘恩常用的一個筆名。盡管《自由之樹》這首詩歌在現代已被遺忘,但它也曾流行了好幾年。
詩人簡介托馬斯?潘恩
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年1月29日-1809年6月8日),英裔美國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動家、理論家、革命家、激進民主主義者。生于英國諾??丝?,曾繼承父業做過裁縫,后來做過教師、稅務官員,后來投身歐美革命運動。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名稱(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也出自潘恩。也被廣泛視為美國開國元勛之一[1]。37歲前在英國度過,之后移居英屬北美殖民地,之后參加了美國獨立運動。在此期間他撰寫了鏗鏘有力并廣為流傳的小冊子《常識》(1776)極大地鼓舞了北美民眾的獨立情緒,并在戰爭期間完成了系列小冊子美利堅的危機(1776-1783)。
后來受到法國大革命影響,潘恩撰寫了《人的權利》,成為啟蒙運動的指導作品之一。盡管不會講法語,他依然與1792年被選入法國國民公會。由于吉倫特派視其為盟友,山岳黨人,尤其是羅伯斯庇爾則將其視為敵人。1793年12月,潘恩被逮捕并投入監獄,1794年被釋放。由于主張自然神論,在1793-1794年間他創作了《理性時代》一文,文中反對基督教條,主張理性和自由思考,但此文一出卻為美國人所不齒,強大的反對之聲使得潘恩變得惡名昭著。
拿破侖上臺后,潘恩依然沒有離去,但他卻譴責拿破侖的獨裁,稱其為“前所未有的江湖騙子”。1802年在杰弗遜總統的邀請下,潘恩返回美國。
1809年6月8日潘恩在紐約格林尼治村林苑路59號去世,享年72歲。由于忌憚他的宗教觀點,只有6個人出席了他的葬禮。 他被葬于1802年重歸美國后的居住地,位于今天的新羅謝爾,也就是后來的潘恩小舍。然而他的遺體卻被一位名叫威廉?克伯特的仰慕者掘出,這位仰慕者期望將其骸骨重歸英國故里榮譽下葬。但后來卻不知所終。潘恩最后下葬地也因此成為了未解之謎。
1737年1月29日,潘恩出生于英國一個貧苦人家。由于家境貧寒,潘恩從小沒有接受過多少正規教育,13歲輟學,當過裁縫、店員、教師等,最后得到一份稅務員的工作。
1773年他不滿工資過低,撰寫《稅務官員的狀況》而被解雇。此時潘恩遇到了本杰明?富蘭克林,當時富蘭克林是美洲在歐洲的發言人,事業如日中天。富蘭克林很賞識潘恩,建議他到美洲去,他在美洲的女婿理查德?貝奇(Richard Bache)也表示愿意提供幫助。
1774年他到美國費城,貝奇的介紹,主編《賓夕法尼亞雜志》。
1776年美國獨立的風潮開始,他支持美國獨立,反對英國的殖民專政,撰寫了他的成名小冊子《常識》,殖民地很多刊物轉載。它促使那些徘徊觀望的愛國派加入到革命中。小冊子發表后立即走紅,在頭三個月中銷售了12萬冊?!冻WR》為美國從英國殖民中獨立出來辯論,批評英國國王殘暴無能,認為獨立后的美國應該建立共和國。
1776年底,獨立戰爭陷入低潮時寫下小冊子《危機》(Crisis),極大的鼓舞了士氣。他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寫過《在美洲的非洲奴隸》一文,和本杰明?富蘭克林一起廢除了賓州的奴隸制。
1787年他到英國定居,寫了一些關于人權的作品,遭到英國政府通緝,
1791年潘恩去法國,支持法國大革命,被選入國民公會,他認為是美國獨立的精神影響了法國,但他反對處死法國國王,支持吉倫特派。參與起草法國《人權宣言》。寫下《人權論》。
1793年羅伯斯比爾領導的雅各賓派奪取了法國政權,潘恩由于反對他們的恐怖專政,以及前期反對處死國王的行為,被投入監獄,在獄中寫成《理性時代》一書。
1794年法國爆發了熱月政變,羅伯斯比爾被斬首,潘恩出獄,仍在國民公會中任職。
1802年潘恩返回美國,由于他一直反對貴族政治、富人政治和教權主義,堅持自然神論,在美國遭到基督徒的批判。
1809年潘恩在貧困潦倒、屈辱憤懣中于紐約逝世。據他的房東太太回憶:
“下葬的場面讓人揪心:“當棺木落地時,墓土撒上時,我站在墓穴的東端,讓我的小兒子站在西端。環顧周圍寥寥的旁觀者,我說:‘啊,潘恩先生:我的兒子站在那兒,代表美國向您致謝。而我,則表全體法蘭西人民!’” ”
潘恩是激進的民主主義和自然神論者,他的“世界公民”理念宣傳建立“世界共和國”,他也是公共教育、最低工資限額的提出者之一。在潘恩思想體系中,國王與貴族不存在了,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
基督教批判
作為美國的思想啟蒙者,潘恩對基督教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任何人都不應該依靠宗教為生。這樣做不誠實”
“一切國家的教會機關,不論是猶太教的,基督教的或是土耳其教會的,在我看來,無非是人所創造出來的,建立的目的是在于恐嚇和奴役人類,并且借此來壟斷權力和利益?!?
“至于稱為《圣經》的書,說成是上帝的話,是一個褻瀆。那是一本充滿謊言和自相矛盾的書,記錄很壞的時代和很壞的人的一段歷史。”
“宗教里的基督教體系是對常識的一個侮辱?!?BR> 潘恩所著《常識》極大地鼓舞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士氣,他的一些其他作品幫助了法國、英國的民主事業。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essay/99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