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tability
Mutability
by Percy Bysshe Shelley
I
Th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
To-morrow dies;
All that we wish to stay
Tempts and then flies.
What is this world's delight?
Lightning that mocks the night,
Brief even as bright.
II
Virtue, how frail it is!
Friendship how rare!
Love, how it sells poor bliss
For proud despair!
But we, though soon they fall,
Survive their joy, and all
Which ours we call.
III
Whilst skies are blue and bright,
Whilst flowers are gay,
Whilst eyes that change ere night
Make glad the day;
Whilst yet the calm hours creep,
Dream thou--and from thy sleep
Then wake to weep.
譯詩一
無常
查良錚 譯
1
今天還微笑的花朵
明天就會枯萎;
我們愿留貯的一切
誘一誘人就飛。
什么是這世上的歡樂?
它是嘲笑黑夜的閃電,
雖明亮,卻短暫。
2
唉,美德!它多么脆弱!
友情多不易看見!
愛情售賣可憐的幸福,
你得拿絕望交換!
但我們仍舊得活下去,
盡管失去了這些喜悅,
以及“我們的”一切。
3
趁天空還明媚,蔚藍,
趁著花朵鮮艷,
趁眼睛看來一切美好,
還沒臨到夜晚:
呵,趁現在時流還平靜,
作你的夢吧——且憩息,
等醒來再哭泣。
譯詩二
無常
江楓 譯
1
今天,花兒喜笑歡悅,
明天,就會凋謝;
我們希望長駐的一切,
誘惑你,然后飛逸
什么是人世間的歡樂?
那是戲弄黑夜的電火,
象閃光一樣短促。
2
美德,多么脆弱!
友誼,何等難遇!
愛情以多么可憐的幸福
把驕傲伴隨它們的歡愉,
所謂“我們的”一切,轉瞬即逝,
我們的生活還得繼續。
3
趁此刻天色明媚湛藍,
趁鮮花嬌艷芳菲,
趁以前景色還在變換,
白晝尚不曾讓位,
寧靜的時光仍緩緩流動:
你且入夢——再從夢中
醒來,醒來哭泣。
詩的主題是關于塵世間萬物變化莫測,不能持久;真情易變,經不起時間考驗,沒有什么東西是永恒的,因此要把握今天,享受今天。同上首詩類似,這首詩開頭也是以一個鮮明生動的具體意象,展現在讀者眼前,用“今天”和“明天”的無情對比,暗示出一個殘酷的事實:今天還笑盈盈的花朵,明天便凋謝了。使讀者不得不產生震動。從這一具體的,詩人進而聯想到抽象的人的欲望:我們所想留駐的一切,誘惑我們然后便飛逝而去。然后,詩人由此提出了一個抽象的人生問題:這個世界上快樂究竟是什么?詩人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拿閃電做例子:嘲弄黑夜的閃電,盡管瞬間即逝,卻閃亮無比。暗示真正的快樂,并不在于持續時間的長短,而在于存在的質量和強度。
第二節,計人不再談論自然事物和人的欲望,而開始感慨美德的脆弱,知音難覓,以及愛情的廉價。但與第一節有所不同的是,詩人雖然承認真情的不持久,但卻緊接著出現了轉折:它們雖然稍縱即逝,但曾帶給人的歡樂,卻留了下來。最后一節,實際上由一兩個句子構成,詩人用祈使句勸戒人們,應該趁天空還閃出愛意,心情享受每一天。按我們常人的平庸的思維邏輯,詩到這里止住就很自然而然了,但作者卻不如此。緊接下來的看似自相矛盾的詩句給了讀者強烈的意想不到的震動:“趁平靜的時刻恍然來臨時,你做夢吧。但是,夢中醒來,你卻要哭泣。”
最后三行冷靜的一針見血的預言使第三節開始的幼稚的樂觀主義腔調帶上了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不是悲觀主義者。雖然做夢終究有醒來的時刻,但夢中畢竟有希冀,有仿,有追求,盡管它不能保證實現愿望,但卻是人類企求無限發展的可能性的一種表現途徑。夢是人活下來的動力。在夢中人可以獲得暫時的幸福和快樂。可見,作者的思想是辯證的,不是對人生經驗的簡單的總結,而是包含深刻的哲學內涵。
詩人簡介珀西·比希·雪萊簡介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essay/99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