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經驗聽說篇
我學英語已經十幾年了,從事大學英語教學也已有六年的時間。回顧一下自己學英語、教英語的過程,真有不少感悟,愿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裨益。
一、興趣是前提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動力與興趣,動力越強,興趣越大,所付出的努力也會越多,反之亦然。英語學習也不例外,很難想象一個對英語根本不感興趣的人能很。而只有聽說過關,才能使英語學習真正成為一種樂趣。單詞發音是重中之重,我在最初學英語的時候非常注意花大量時間來糾正自己單詞(特別是重音、連讀),并注意模仿老師及外教的正確發音。我還經常把自己的發音錄下來與地道的發音進行比,不斷找出差距及時糾正。另外,還要有不怕吃苦、不怕丟面子的精神,要敢于開口、大膽表達,善于總結,盡可能創造并把握任何可以用英語交流的機會。經過兩個月的刻苦練習,我終于由“講不出英語的啞巴”狀態進入到能“自由表達自己”的狀態,這一質的飛躍使我信心大增,并極大地激發了我對英語的興趣。
二、方法是關鍵
有很多同學抱怨說,我們上課時40多人一個班,課上根本沒有時間練習聽說,老師也很少提問,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我們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課堂時間少,可以充分利用課下時間。現在介紹幾種我用過的方法。首先,可以自己和自己對話,也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背誦一段課文或名家名作。總之要為自己創造一個類似真實的語境。其次,兩人組成英語學習伙伴或三人組成英語學習小組進行。再次,一個宿舍的同學可組織英語沙龍,經常用英語進行交流或進行角色表演。上學時,我所在的宿舍規定每周三為英語日,當天所有的舍員必須講英語,堅持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們的英語水平都有了普遍提高。除此之外還要充分利用英語角,到公共場所去鍛煉自己講英語的能力。上學時幾乎每周的英語角我都不放過,對提高英語聽說水平幫助很大。
談到“說”就不能不談“聽”。對于聽的訓練,區分精聽與泛聽很重要,應采取不同的策略來訓練。練習聽力,選擇材料很關鍵,難度一定要適合自己的水平。難度太小,覺得收效甚微,容易產生自滿情緒;難度太大,容易挫傷積極性,同樣收效不大。材料的選擇可以用我們的聽力教材作標準進行衡量,學有不足者,應強化教材,學有余力者,可有所擴展。我在練習聽力時,首先選擇的材料是美國之音的慢速英語廣播,剛開始聽懂的很少,我便查找原因,是聽不懂生詞還是自己的發音與廣播中的發音不一致造成的辨,或是背景知識不足等等,然后針對上述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策略:如學習廣播中的常用詞匯、句型特點,收聽、查看相應的中文廣播或報道。有時還進行現場聽寫練習,邊聽邊寫。這種訓練使我收益很大。建議大家在做這種練習時,按下列步驟進行操作:找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作為素材,開始時也可聽寫句子,自己按錄音機暫停鍵進行控制,然后寫出來。需注意的是一定要有錄音原文進行參照。英語四、六級考試及考研英語對復合式聽寫都提出了要求,大家在平時學習中應予以重視。與精聽相比,泛聽只為獲取信息、增強語感,只要聽懂大意即可。VOA、BBC、CCTV及CRI的英文廣播都是不錯的聽力材料。當然,英文歌曲、原聲電影的收聽與欣賞也是必要的。
三、毅力是保障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每天功課都很忙,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學英語。其實不然,正如上文所講,只要你對英語有強烈的興趣,時間總是可以擠出來的。學習英語沒有捷徑可走,靠速成法是學不扎實的,靠投機取巧來掌握一門語言本身就是違背科學規律的。
在時間上我堅持每天早晨6點前起床,晨讀半小時或背誦一些段落(背誦也是學好英語的有效方法)。中午我一般在下課后午飯前再學習一小時,這時教室里非常安靜,學習效率很高,適合進行各種形式的學習。總之,只要有毅力,時間不成問題。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一定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結合自己的學習特點,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持之以恒,堅持到底,定有所獲。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流。要想聽懂對方的講話、講出優美地道的英語,非下苦功夫不可。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