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英語學習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毅力
現任國內知名英語學習類刊物《英語沙龍》雜志社社長,生于江南,長于東北,后陰差陽錯棄工從文,做了6年英語老師,之后考研,不敢誤人子弟不敢從教,從事出版業。
郭磊與英語的機緣
主持人:我聽說您在大學的時候學的卻是工科。
郭磊:恩,確實學了一年的工科。
主持人:學了一年的工科,后來轉的文科?這個我覺得是一個挺有趣的經歷。就是說,雖然這么多年您跟語言打交道,但事實上在剛開始的時候您是很被動地被推到了一個語言學習或者語言專業的這個角色上面去。
郭磊:這個經歷的確是有一點戲劇性。因為我上高中的時候,實際上我的文科成績總體應該是比理科的成績要好,而我的班主任是教物理的,我的物理相對來說比較弱,所以他就極力地要求我去學文科。但是學文科在我們那個年代是屬于學習不好的學生才去學文。因為有這樣的因素干擾,覺得學文很丟面子。可能是為了這個面子問題吧,就堅決要學理工科。
主持人:小的時候我爸爸還在跟我說呢:學通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郭磊:那個時候是這樣的。就像我讀的那個高中在當地是相當好的學校,那時我們學校的高考升學率就至少有95%,一般情況下我們都能考上一個大學或者至少是個大專吧。但如果頭一年沒考上大學或沒考好的話,從理科轉成文科,第二年--不說100%但多半會考上一個不錯的大學。所以一般情況下,大家都不會去學文。大家都覺得自己能上大學就不去學文。
主持人:那當時是怎樣一個情況您才轉了專業的呢?
郭磊:我當時入讀的大學里英語老師奇缺,學校已經從比我們高的年級里面找了快畢業的學生去其他的外語院校定向培訓一兩年回來當老師,但是即便是這樣師資還是接不上。而且那樣的話就使得那個留校的人既沒有工科的學歷也沒有文科的學歷,這樣對學生本人損失很大,會影響到他未來工作中晉級評職稱。所以,后來就考慮到這個問題,學校就干脆從新生里頭挑。讓學生拿外語院校的本科學歷和畢業證,名正言順地回來當老師。我那時候剛念了一年,學了一年高數、物理和理論力學,然后就直接報名去當英語老師了,但是當時對教書也沒什么概念。
主持人:您當時是不是也厭倦了這些工科的科目啊?
郭磊:也有這方面的因素。我讀的專業是工業與民用建筑,這個專業非常不錯,考進來也的確不容易。我的數學成績還不錯,但是我的確不太喜歡物理。這點上得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對物理很頭疼。力學對物理的要求非常高。所以當時有那樣一個機會我覺得可能會有一個新的出路,于是就當“逃兵”吧。
主持人:也就是說,當學校有這個消息,說可以轉專業將來留校做英語老師的時候,您是比較積極響應的是吧?
郭磊:是的。積極地報了名,然后積極地考試。報名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女同學。最后選了三名去吉林大學學英語。我們就等于降了一年,我們是跟著下一屆的學生一起念的。這在當時跨省轉學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還要到教委特批。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這是您短短一年的工科的背景啊?
郭磊:我覺得工科的背景對我的學業還是比較有幫助吧。
主持人:比如說呢?
郭磊:因為學理工出身的人比較務實的,比較塌實。我不是對學文科的同學有成見,學文的也的確有很多優秀的人才,但是總體來說,工科的學生總體來說比文科要努力一些,比較肯付出。這也是他們的課程決定的。就我個人的體會來講,我后來回學校也是教工科學生英語,我覺得工科學校里的學習風氣要濃一些。
主持人:也就是您還是從這一年的這個專業學習當中受益了。
郭磊:應該是這樣的。
主持人:所以說您和英語的這個緣分還真的是挺奇妙的。
郭磊:是的,是挺奇妙的,對。就像冥冥之中的一根線牽到這兒來了。
主持人:然后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專業的轉換就成了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了。
郭磊:的確如此。
主持人:我想問問您關于英語學習方面的一些心得。我聽說您在第一次邂逅英語,是接觸翻版的New Concept,當時是怎么樣一個情況呢?
郭磊:那個時候是70年代末期吧,粉碎“四人幫”以后就恢復了高考,人才需求很大,我學英語的時候還比較早,小學四五年級吧。
主持人:四五年級?
郭磊:對,在那時算相當早了,那時候學英語一般是跟著收音機學,家庭條件稍微好一點的會用電唱機,用的是一種大唱片,也有小薄唱片,當時比較流行的教材有許國彰教授編的《英語》、《新概念英語》、《靈格風》。
主持人:您四五年級的時候就接觸了NEW CONCEPT?
郭磊:對,這本教材歷史非常久了,那個時候的確用的是翻版的。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加入到知識產權保護公約,翻版書基本上都是在北京外文書店買的。
主持人:您第一次接觸老外是什么時候呢?
郭磊:是在上大學的時候吧。上大學的時候,我們有一些課程是外教授課,像口語、寫作。上大三的時候,我們的精讀課也曾讓外教上過一陣,但最后我們發動"學潮"把這個老外給攆走了。
主持人:為什么呢?
郭磊:現在想想,也不能全怪外教,雙方都有問題吧。
主持人:可能有一些誤解吧。
郭磊:一方面當時請的外教不完全是有TESL資質的,他們雖然是native speaker,但不一定知道怎樣當老師--就像現在我們有些派出去教漢語的老師一樣。另一方面,中國學生習慣于被灌輸,主動性較差,覺得外教上課不講什么東西,老讓我們提問,但是這也可能就是他們的風格,他們希望學生自己去讀書,
主持人:集訓式的那種。
郭磊:他有一個觀點,我覺得也比較有道理,就是每天假如結合著課文背50個單詞,第二天忘記了25個,還剩25個,假如你第三天不去溫習還會忘記,再忘記一半,還剩10個,一年累計下來也有3000多的詞匯量。
如果每天都保持閱讀量,可能會反復接觸一些詞,而且可以在具體語境中掌握它的用法。哪怕在3000多個單詞中也忘了一半,也有1000多個單詞量了。那么大學四年積累下來的話,也將近有5000個單詞量了。5000個單詞量對于閱讀一般讀物和日常交往應該是不成問題了。
主持人:已經夠用了。
郭磊:對。如果真要是按照他的這種方法每天那么刻苦地去讀,那應該是可以達到很高的程度。
主持人:但是郭老師的意思就是您自己就是沒有按照這樣的方式來學習?
郭磊:我還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比方說他要求我們每個星期交讀書報告,如果堅持下來可以讀很多書了,但我們很多時候會偷工減料地讀,但是畢竟他迫使你去讀了,哪怕就讀了一個內容梗概,最后還是要寫下來的,所以收獲肯定還是有的。
這種讀和寫結合在一起的訓練是很好的。一學期需要寫很多讀書報告。不管你讀得是不是認真,但是你必須要完成這個作業。
主持人: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對語言感興趣的呢?
郭磊:不能是完全說對語言感興趣吧,可能我從小就比較喜歡看書,喜歡讀小說,一直是這樣的。興趣呢,也可以后天培養,反正讀小說是我的興趣。當老師,我覺得也很有樂趣,雖然那個時候不算一個很好的職業,當然現在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職業,我覺得教書的過程是教學相長吧。因為你在教的過程中自己如果不學習的話也要落后的。讀書這種樂趣是別的樂趣沒法替代的。我們可以通過讀書來學到很多,體會到很多,然后對自身也會有一定提高。語言只是一個載體,通過這個載體你可以接觸很多很多其他方面的東西。
主持人:我覺得用這樣一種態度去接觸語言的話,心態上面會比較輕松。
郭磊:對。并不是說一定要把語言作為一門學問來研究,這就比較高深了,那是語言學家干的事了,我遠達不到那個層次。
主持人:所以我覺得做《英語沙龍》和您的這個初衷特別契合。
郭磊:對。《英語沙龍》的創始者是吳龍森先生,他那時創辦這本雜志提出的口號就是:讓中國人在中國的環境下學英語。那是90年代初期的改革開放的時候吧,大家學英語的熱情很高漲。盡管現在也很高。再一個就是當時接觸外界事物還不像現在這樣容易。所以《英語沙龍》一創刊,的確是比較轟動的,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主持人: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有更多接觸外國人的機會,我很多朋友說漢語口才非常好,雖然英語單詞量也很大,就是講不出來,您覺得口才好和英語口語好有什么聯系嗎?
郭磊:有一點聯系,但是不一定。說是需要有積累的,有東西才能說得出來。之所以在說母語的時候有這么好的口才,是因為有一個母語積累,但是英語對他來說是第一外語,如果沒有積累是說不出來的。曾經英語教學上有一種教學法,就是“聽說領先,讀寫在后”。
我在學校當過六年老師,那時候也比較流行這個說法。小嬰兒先出生的時候就是聽說在先,讀寫在后,但是大人和孩子是不一樣的,一個成人在學習另外一門語言,需要的還是單詞的積累,語言的基本結構的積累,這是必須的,要多讀,大量的閱讀和寫。他讀完了之后,寫是一種輸出,是經過大腦思考的,說的輸出要快,不假思索的要多一點,如果沒有前期無聲的準備,說出來就不太容易,而且說對中國人來說,對我們學外語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檻,開始都會有這個問題。
主持人:很多的網友覺得學英語只有和native speaker學,跟老外學才能學到真正的英語,和中國人學是中國式的英文。
郭磊:和老外肯定是要好一些,但是和中國人也不一定學不到英語,即使是中國英語,也不是不能交流的,開始不能強求絕對準確,我們現在用的教材和接觸的東西是絕對準確的,但未必是現在用的。我們現在有的語法是正確的,但是人家已經不這么說了。
主持人:我們開始學的時候是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and you?現在外國人已經不這么說了,可能就是Hey, what's up?您覺得英文要多好才算好?
郭磊:如果我是為了考級,考上了就是可以了。但是如果我是把英語作為一個交流工具,可以和外國人自由的談話,可以用文字表達我的思想,那就是好,除了考試有標準,其他的就是看你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
主持人:很多人對英語真的是又愛又恨,您曾經討厭過英語嗎?
郭磊:討厭談不上,我曾經恐懼過,讀書的時候,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我感到的恐懼是這個語言不是很好學,我們讀小說是我們的功課,人家說你讀小說都很羨慕,但是你之后要寫論文,要找到內涵,是很恐怖的事情。
主持人:怎么克服?
郭磊:要面對,就像面臨任何困難一樣,過去了就好了,多讀對語言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這是我自己學習的體驗。
主持人:郭老師的獨家秘招就是多讀。
郭磊:也不是獨家的,所有學語言的人都是這樣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于一個成人學習者來說,讀是要先入的功課,但不是上來就讀小說,需要有一點詞匯的積累,但是詞匯并不等于說你一定要拿著單詞本去背,背是一方面,但是背和讀要結合,現在有階梯性的讀物,500字、1000字,根據你的詞匯量有一個讀,先讀那個,先讀簡單的。
主持人:現在學習英語越來越早了。我記得我們小學五六年級時候開始學英語,但是現在有很多家長在孩子一出生就有計劃的培訓孩子學英語,您覺得什么樣的年齡開始學習語言呢?
郭磊:我不是專家,但是我也是經歷者。我兒子6歲,他周圍幼兒園的小朋友,他的幼兒園是雙語幼兒園,從3歲就學習英語。我覺得國語是非常重要的。將來如果從事英語工作,首先要把母語學習好。所以我拿我的孩子做實驗的話,我現在把他漢語抓的很緊,我每天給他講故事都是漢語。
在從事教學工作也好,從事編輯工作也好,包括和外交部的高官交流的時候也好,我感覺大家有一個共識,就是漢語一定要好,要有一個很扎實的漢語基礎,基本功,才能做好第二語言的工作。因為大部分的人是做,比方做翻譯,都是兩種語言之間做轉換,如果自己的母語都沒有講好,或者搞不清楚,不知道怎么表達的話,你的翻譯肯定不是到位的。
所以母語是在孩子階段抓起來,然后在很大基礎上做第二外語的學習也不晚,可以在五六歲的時候適當的給他,不是強制性的,生活的一些單詞灌輸一點,如果真正需要學的話,小學兩三年級開始也不晚。
主持人:您的回答讓我非常意外,您在強調漢語的重要性,我想這也是我們很多人需要反思的。另外對于很多非英語專業的同學來說,他們最大的困難就是考四六級,雖然現在還有一段時間,您能不能以專家身份,解讀一下四六級考試,您覺得有什么樣的方式提升四六級成績呢?
郭磊:首先我不是專家,我是英語工作者。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幫助我的學生考四六級的時候。我在九幾年的時候接手了我們工科學生英語教學的工作,那個時候他們面臨著考四六級。其實考試就像我剛才說的那個是一個測試,測試你的英語掌握的能力,但是現在我們很多學生是被考試壓垮的,就是考試的某個形式,測試的題目,不是測試能力,而是障礙,就是考倒你。
比方說考研,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上研究生,所以要把難度系數加大,四六級也一樣,那個時候有一定的百分比,不是所有學生都過級,是有難度系數放在里面的,不知道現在是不是。實際平均分數是60分,但是經過加權平均數以后,是59,所以好多學生過不了。現在因為四六級已經改革了,那個時候有點不太公平。對于學生來說和對老師來說都是挺大的折磨,都是將大部分時間投入考試中。學生花好多時間做習題,如果是雅思、托福比較成熟的測試系統,還是考能力的。這個能力哪來的?就是考大量的閱讀,大量的閱讀讓你提高語感,另外有一個單詞的積累量。
單詞對于基礎階段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們包括學習母語一樣,小學有一個集中識字的項目,英語也一樣。就是你要在初學階段實際有大量記單詞的過程。當你掌握了兩千詞基本就可以了,這些詞匯如果把它變成詞匯的話,就足以保證你日常的交流了。但是提升到一個階段,一個層次的話,需要大量的閱讀,來把你的語感帶起來。
所以如果不是近期考試的話,大學新生來說,可以設置一個計劃,通過一兩年的準備階段,要讀哪些東西。比方說分級的讀物,保證每天的閱讀量,不斷通過每天的閱讀掌握的詞匯,要比你單純背詞匯的積極性更大一些,這樣獲得了語感,有了詞匯的積累,作題就不成問題了。因為現在的四六級考試還是比較注重能力的,閱讀和聽力寫作占的比重比較大,不像以前的選詞填空蒙的成分比較多,所以能力還是最主要的。
主持人:您一直是強調能力。您對于注重聽說的語言學習者來說,您又有什么樣的建議呢?
郭磊:聽說可以由所謂的速成,相當于閱讀和寫作是可以談速成的。因為聽說在以前訓練間諜過程中就是經過幾個月的封閉訓練,所以是操練的過程。通過大量的朗讀、背誦這樣的操練的過程,可以讓你的發音,讓你的口語得到比較快的,能有一個很有效的成果。所以如果是說在有一些人想口譯,或者是從事簡單翻譯的話,集中一段時間,選好一個教材,反復的背聽就可以提高。但是如果你要是想做一個考翻譯口譯資格證書那樣的,還是需要有讀的基礎在,不斷的幫你把英語基本的語感加強。
主持人:您和英語有不解之緣的,盡管您接觸英語比較早,雖然有幾次離合,但是最后還是走上了英語的道路。您有沒有學習英語方面的獨特的心得跟我們分享一下。
郭磊:我在看讀者來信的過程中,還有網友提的問題里面,我覺得大家對英語學習,其實我看完了以后我覺得作為英語工作者來說,任重道遠,的確肩負著很大的一個責任。就是這么多人花了這么長的時間學英語,但是效果不好,為什么呢?用小沈陽的話就是為什么呢?
我在剛工作的時候,就是剛到出版社的時候專家談英語學習。我曾經寫了前言,我歸納了現在英語學習者的現象,有兩種。一個是鐘擺式的學習,他們不斷的在變換。我從一個培訓班到另一個培訓班,從一套教材到另一套教材,覺得沒有收獲再換一個。這樣鐘擺的晃動,結果還是停留在一定的程度上,沒有太大的進步。還有一種急功近利,想速成,三個星期搞成什么樣的,但是實際上我在接觸這些專家,包括我自己學英語的體會中,其實就是兩個字“堅持”。問有沒有捷徑?我覺得捷徑就是不要把你的時間浪費在尋求捷徑浪費的時間上。要反復的用,我本人就是反面教材,盡管學習了長時間的英語,但是中間間隔或者是放棄,或者不堅持,會使你的水平不斷的下降。
我的口語在大學畢業的時候還是挺不錯的,研究生畢業的時候也還可以,但是現在我自己面對交流的時候,我還是很緊張的。就是因為很長時間不用,所以如果是說對于任何一個學習者來說,你的學習目的不同,工作目的不同,使用的目的不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現實情況來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是想提高口語,還是想提高寫作和閱讀,自己制定一個計劃,然后堅持就是勝利。
主持人:謝謝郭老師給我們提了這么多寶貴的建議。在線的各位網友,對于郭老師一定有很多期待,現在請郭老師解答一些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網友:我明年出國留學,請問如何短時間內提高口語?
郭磊:就像我剛才說的,口語是可以短時間內訓練出來的。首先你要把自己的目前的口語狀況,水平要有一個了解。是能夠達到什么程度?比方說能夠跟外國人正常交流,還是說一張嘴就不知所云,跟你交流的人根本聽不懂,知道自己的水平以后,你看你要達到一個什么?是出國留學,是上什么樣的學校?是用什么語教的,入學的門檻是什么程度,達到什么程度才能進入這個學校,有了這個目標以后,在這個階段制定口語訓練的階段。
上過培訓班也是可以的,也可能某種程度上是必須的。但是自己培訓的話就是大量的背誦和朗讀,要有一個階梯性的,或者是相關的,有一個情境口語的書。因為口語結構大部分是比較固定的,你把句子反復的操練,就形成習慣,張嘴就來了。然后可以做Repeat的練習,比如找一個伙伴,可以迅速馬上的重復了,包括你聽新聞不斷的跟讀,這樣對口語是一個很好的訓練。
我教書的時候唯一讓學生不睡覺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緊張。比如我講這篇課文,我一個一個學生,我讀出來他們馬上跟著讀,這樣訓練下來,就是對口語的訓練有很好的幫助。所以你如果不上學習班,美國有一個語言學家,說語言不是教出來的,是學出來的。我們有個專家寫過一本書怎么學好英語,是我們一個專欄作者。他就說,英語是可以自學成才的,而且只有自學才能成才。所以如果你想自我操練的話,那么你就可以通過,因為現在網絡學習的資料很多,不管是網絡上還是電視里都有,可以有意識的進行自我訓練。
網友:郭老師您好,我想問一下,現在有很多的英語資料,還有英語報刊、期刊,我們《英語沙龍》是采取什么樣的特點,能讓讀者更愿意選擇你呢?
郭磊:謝謝。不光是英語期刊報紙還有網絡,大量的英語資料資訊可以給讀者提供,讀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因為畢竟讀者涉獵的要求也不一樣,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英語沙龍》我們的品牌的支撐就是我們專家、學者。我想因為有很多信息網上是可以當下來的,你可以上網。如果可以上網,我們可以幫助大家篩選一些內容,我們有一些資料也是從網上尋找的,包括我們時尚,我們跟國外的網站也有合作。
另外一些我們有相當一大部分的專欄撰稿人,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我們有一個是做紐約隨想的專欄,他每期給我們講一個話題,比方說禽流感啊,大選啊,相關的實事性的東西,還有文化的反思啊,這樣的專欄對我們是獨特的,是吸引他們的一部分。
另外我們有一些專家,比方剛才提到的陳教授,還有時尚版專欄的范首義教授,他們在這些方面有非常獨特的見解,從英譯漢,漢譯英。我們上海大學的一位教授每期都會做一期稿子,從漢譯英的實例或者是英譯漢的實例,講解兩種語言轉換中提供文字的美,這些專欄是我們獨有的,可能是會我們的讀者更有幫助。
網友:我是初三畢業生,英語的語法不太好,怎樣有效的提高呢?我們的外教我們請教他語法,有的時候他自己都不太清楚,我們是否可以不用講究呢?
郭磊:語法是中國人的長項,我們傳統以來一直是教語法,因為對老師很簡單,他看一本語法書,就可以把所有的語法列出來,上課很有講頭,但是對英語學習并沒有很好的幫助。我們學英語,不是先學語法,而是先會說話,才去分析主謂賓之類的。所以對一個普通的工作者來說,只要你掌握了他的語言就可以,所以語法可能再深奧一點,或者是老師去研究的東西。不等于說你語法研究透了就會使用了。我編了很多的語法書,我也給薄冰教授做過語法書的編輯。
通過做語法書,即便是語法大家,他更多側重的是在實踐中體驗語法現象。薄冰語法書大量都是例句。所以語法我覺得不是主要的,通過大量的閱讀,掌握了一定的語感以后,你可能不需要語法就會選擇,可能不需要知道語法知識就知道怎么造句了,但是絕對不是說不需要的,但是不能作為一門學問,或者學英語必須要學的東西。在你學了一定程度,可能會有一定疑惑,尤其非謂語動詞,是需要看語法書的,再回過頭看,可能會比較清楚了。各位詞友,千萬不要把英語學習當做英語語法學習。
185樓網友:郭老師說的不錯,不要把你的時間浪費在尋求捷徑的時間上。大量記憶單詞以后,會發生遺忘。怎樣記單詞是比較有效的?
郭磊:單詞是困擾很多英語學習者一個很大的障礙。其實簡單一個詞就是背。但是的確是怎么背是需要根據自己不同的情況,來找一個比較合適的方法。因為我們上學的時候,我是見過有人背辭典的,也有通常做一個單詞卡片,走路也看,吃飯也看,排隊也看,很刻苦的。但是即便是這樣,還有很多人忘,這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都有瞬時記憶的過程,但是如果說持續反復的話,比方說,既然反正也是要忘,背一百個和背五十個單詞都是要忘的。在你記憶力可容納的情況下盡量多背,讓它遺忘,常年下去的話,一年下去總會記到一千到兩千單詞。初試階段背單詞是必須的,但是英語學習不是背單詞,不能把背單詞當做學習來背。通過閱讀來記單詞是最重要的途徑。
所以就像我說的,剛才小學他們語文有一個集中識字,英語同樣的道理,也要有一個集中識字的過程,就是大量背單詞的過程。同時不斷的讀,要選擇一些分級的閱讀資料,來幫助你記住單詞。我們現在有很多分級閱讀書,另外我們有一個作者就剛才我提到的楊教授,他做了一個分級詞匯庫,我可以把這個作為抽獎送給各位詞友。它是幫助你了解閱讀的文章難度級別是什么,這樣可以通過這個軟件搜索到適不適合你,如果適合你,就根據這樣的難度級別相應的不要超過3%,就是生詞量不要超過3%,這樣大量的閱讀中出現你背過的單詞,才能記住你背的單詞。
另外是聯想記憶,就是把生詞串起來編故事。一篇課文背后有二三十個單詞,甚至上百個單詞,怎么記住?太困難了。所以每次我們就把這個單詞比方說有50單詞,把它分一下,把這50個單詞沒有關系的也有關系,串成中文的故事,在故事中把單詞插進去,就有一個形象思維,幫助你記住這個單詞。還有聯想記憶法,或者詞根詞綴記憶法,這個根據個人的特點,如果你覺得背辭典適合我,認為聯想記憶法或者詞根記憶法適合我,就去這樣做。雖然是背,但是自己可以摸索辦法,另外不要讓背單詞變成枯燥的行為,影響你學習的興趣就很麻煩了。
網友:我覺得學習英語很難,主要是沒有耐心,這個社會很浮躁,其實很想學好,學好了可以得到很多錢也無所謂。
郭磊:如果是浮躁的話,不管什么都是很難學的。成功也一樣,你要想獲得成功的話,必須要努力,而不是上天賜予你的,異想天開就可以得到的。學英語的確有它的特點,必須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沒有這個毅力的話,就很難學好,不斷的搖擺。
主持人:就是一定要堅持,如果像鐘擺一樣是不行的。有很多的網友問,可以為我們在職人員提供好的英語學習方法嗎?因為我們工作時間忙,平時學習時間比較少,怎樣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對于在職人員,學習英語方面您有什么樣的建議?
郭磊:在職人員的工作性質不同,可能對英語的要求不同。如果是在外企可能需要在口語方面,或者寫應用文強一些。有一些屬于接待工作的,可能電話接聽,口語聽力要求比較高一些。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和工作場所,對你英語能力的要求制定一些計劃。我覺得心里畢業生比方說四六級都過了,但是讓他發一封郵件,或者寫一個英語短信還是挺困難的。所以如果真的涉及到寫應用文的話,的確需要一定的訓練,可以買一些這方面的書,現在的學習資料非常多,包括網上有一些模板也可以參考。但是我還是傾向于紙質的,還是書店的出版物可靠性大一些。就是買一些比較大的有名氣的出版社出的商務英語的書。平時自己也可以做一些小練習,演練啊。
我自己也是深有體會,要想抽出完整的時間做自修的話是不太可能的。只能是點點滴滴的時間,每天睡覺之前抽15分鐘讀本小說,或者中午吃完飯自己自言自語說會兒英語,或者工間操的時候大家聊天的時候用英語說一些笑話,這些都是點滴的過程積累,但是只要有積累,肯定有進步。如果是你今天做了明天不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行的。
主持人:謝謝郭老師。還有網友留言,他說是英語專業大三的學生,明年要通過英語專業八級考試,但是通過的幾率不大,但是想努力下去,能給我們一些學習英語的建議嗎?
郭磊:你還有半年時間,應該不用太焦慮。以前我們有一個作者,教過一個博士生,他的英語成績非常糟糕,基本沒有學過英語。他想出國,教授給他建議,一年時間每年要看中國日報,實際上他根本看不懂,但是他堅持了一年,每版都看,看了就查字典,所以還是回到了我剛才說的話,就是堅持。如果你還有六個月的時間,首先不能放棄自己的信念,你有能力學好。既然你能考上英語專業的,應該是英語成績不錯的,所以不應該放棄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然后為這個目標去努力,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你肯定能通過。
主持人:有位網友說,小學的時候英語很好,以后老師都講語法,我漸漸的失去興趣,以后一直影響到高中和大學,直到影響現在的工作。嘗試很多英語學習方法,都感覺收效不好。背單詞,或者是看英文電影等等。他最后說,我到現在也沒有任何辦法了,希望能夠幫助知道一下學習的方法。
郭磊:他從小學開始學,我們兩個有同感。現在我的英語談不上有多大強度的提高。英語學習的確對很多人來說是很折磨的事情,但是我們大部分的折磨不光是來自于考試的壓力,中國的很多英語學習是為了考試而學的。所以使得這種興趣減少了很多,如果你要是學習僅僅是為了考試,就是一個突擊式的學習或者是題海戰術,勢必把語言變得很枯燥,很無聊。實際語言是很豐富的,語言背后蘊含的是文化。語言最基本的構成是文字,文字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欣賞的學習的理解的,甚至是有一個引導的知識的東西。
所以如果這位網友不再受考試折磨的話,可以換一種方式學英語,就是不要把它作為負擔,作為一個樂趣。要快學,我在一定時間內,比方說掌握一定單詞量,有一定閱讀量,然后要在有智慧的去學。幫助自己,通過一個苦練的基礎以后,我擁有了我單詞量以后,我讀一些感興趣的東西,如果喜歡偵探小說看偵探小說,喜歡愛情小說看愛情小說,有一些經典的小說也可以看。可以看海明威的書,如果網友是男性的話,它對初學者可以看,語言比較簡潔,也可以看一些分級讀物,然后達到一種樂學的程度。對學習是一種很有幫助的事情,這個時候英語可能就不是負擔了,而是快樂的過程。
網友:英語學習遇到了瓶頸要怎么突破呢?相比應該是英語還過得去的學習者,都會碰到的問題。您遇到過瓶頸嗎?
郭磊:瓶頸肯定是都有的。可能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因為是一個語言,比方說聽說讀寫是全方位的要求。我覺得中國學生更大的在寫和聽說方面的瓶頸更大一些,如果是考試測評能力的話,中國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但是寫是有瓶頸的,就是我可能看懂了,我可能會知道這個詞什么意思,但是我不會用。那么這個瓶頸是需要突破的,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來突破。
我在專家學者談英語學習那本書里面,我接觸到的老教授,他們自己英語學習也是有瓶頸的。比方說陳安國老師說的,他初中時候英語很難及格,但是他高中以后有個突擊,突然考好了有80分,對他有了很大的鼓勵,他就突然看書,經過自學讀語法練習,他是通過語法書來學英語的。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太多的學習資料,通過語法書以后,他有了一個基礎,就是對英語的語法構架開始有了認識,讀了大量的書,最后高考的時候是外語系。
還有一個作者是廣外外語系的主任,他原來學俄語,文化大革命以后自修英語,他用的材料是毛主席語錄啊,反正是紅寶書之類的,因為那個時候不允許學這個東西的。學英語要么就是叛徒,要么就是帝國主義派來的間諜。所以他就學毛選,背毛主席語錄,反復的背。如果是按照大量閱讀的概念來說,不夠大量閱讀。但是他的確通過有限的資料不斷反復吃透,他高考恢復以后,他到大學教外語,現在是非常有名的專家。
我自己學英語的瓶頸倒沒有一個體會。但是我自己在考研之前,我有個學法語的體會,因為考研我們要考二外,那個時候二外已經扔了很久了。我根本連字母都不太認識了。后來人家說考日語,日語好學,我就買了一本日語,發現一段時間不行,因為畢竟沒有學過,往深學還是挺難的,我就放棄了。堅持把法語書重新來了,有限的幾本書,就是教材,一共四本書,也不可能有大量的閱讀。
但是通過課文,我把它背、念、然后另外一個就是翻譯。然后我把這個課文翻成漢語,在漢語的基礎上翻成法語,通過這樣的訓練,我復習了一段時間,我覺得我的法語,我沒有做過外語夢,做過法語夢。我做法語夢,夢見我跟人家說法語,但是現在不用了,法語也忘差不多了。就是你做一個突破,當有小信心的時候,給你帶來希望,還是那個堅持。雖然有點老生常談,就是要有刻苦,要耐得住語言帶來的折磨,通過這樣的反復的訓練,你會達到一個程度,突破這個瓶頸。
網友:請問您對于中式英語是怎么看待的?
郭磊:其實中式英語,如果不是說非常讓人難懂的話,也有可能就變成英語的一部分了。因為隨著語言的演變,它是一段吸收外來語的過程,英語里有好多是外來語,包括Long time no see,老外也懂。但是有些東西是不可以接受的。我前一段時間幫助北京英語外辦做一些英語標識推廣的工作。他們在銀行窗口看到了一個翻譯對公服務,for man sercice,這樣的中式英語是不能接受的。還有比方說我背了大量的單詞,但是英語的句子結構一點概念都沒有。比方說今天見面了,或者是見到非常職位很高的人,三生有幸什么的。他就翻成It's my please for Three life,有一些洋涇浜的英語也可以接受,只要不是非常高端的交流的話,日常的交流,對方能聽懂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書面的話,我們還是要更加的通順。
主持人:謝謝郭老師,剛才您講的話,真的是讓大家獲益匪淺啊。按照我們節目的慣例,請嘉賓老師和我們分享英文歌曲和一句英文格言。
郭磊:我喜歡的英文歌曲太老套了,像《音樂之聲》里的《哆來咪》啊,還有卡朋特的,還有時尚英語,他們每期都有英文歌,我來之前還問他們比較流行的有什么,他給我寫了一堆。
主持人:這是什么樣的一首歌呢?
郭磊:因為我也沒聽過,還是希望大家注意我們的時尚版,從上面了解我們對應于潮流的跟蹤。名言我比較喜歡的也是我經常鼓勵大家的,就是肯尼迪說的那句話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這句話我今天送給大家共勉吧。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