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21世紀最重要的溝通工具是英語
李開復(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產(chǎn)業(yè)的執(zhí)行官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者。
1961年生于中國臺灣。曾就讀于卡耐基梅隆大學,獲計算機學博士學位,后擔任副教授;在蘋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該公司的多媒體部門;曾擔任SGI公司的多媒體軟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總裁;1998年7月加盟微軟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現(xiàn)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2000年升任公司副總裁,調(diào)回總部負責自然界面部。李開復是國際知名的語音識別技術(shù)專家,原為卡耐基梅隆大學副教授,曾獲《商業(yè)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學創(chuàng)新”稱號。2004年7月創(chuàng)立“我學網(wǎng)”,是一個致力于幫助青年學生成長的公益性網(wǎng)站。
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擔任Google(谷歌)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qū)總裁,負責Google(谷歌)中國公共關(guān)系事務(wù)以及Google(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的運營工作。2009年9月4日,從谷歌離職。現(xiàn)任創(chuàng)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
去美國之前,我只學過半年英語,因此,語言障礙成為我面臨的最大難關(guān)。剛開始,同學和老師說的話,我?guī)缀跻痪湟猜牪欢欠N感覺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語速,總讓我在課堂上打起瞌睡,有時候,聽到同學們因為老師的一句笑話笑得前仰后合,我才從夢中驚醒,但還是摸不著頭腦。天書一般的英文,開始讓我有些望而卻步,后來,我干脆帶幾本中文的武俠小說到課上去讀,因為覺得怎么聽也聽不懂,還不如看小說。美國的教育頗為寬松,修女老師看到了,多半不會當面指責你,而是聽之任之。
其實,我心里是暗暗憋了一股勁的。那么聰明的我,不應(yīng)該被語言絆倒啊!于是,我找了一大本英文單詞來背,經(jīng)常背到半夜,不會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對照字典。不過,沒多久,我就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學英文的最好方法,因為,即使當時記住了一個單詞,但是使用率不高的話,就會完全忘記。我終于悟到了,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背單詞是沒用的。
后來,我還是下定決心用多交流的方式來學習英文。下了課,我不再膽怯,站在同學中間聽他們說話。如果5個詞當中有4個聽懂了,只有一個聽不懂,我也會趕緊問,同學們會再用英文解釋一遍給我聽。回家以后,我會默默回憶我聽不懂的單詞,然后記下來。而上課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我也勇敢舉手問老師,“Sorry,I didnt follow Can you say again what you mean?(對不起,我沒跟上,可以再說一遍你的意思嗎?)”“I have a dog named Spot(我有一條叫小花的狗)”“See Spot walk (看小花走)”“See Spot run(看小花跑)”
從這樣簡單的課文起步,我們堅持了一年。在這一年里,我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學校里所有的老師還允許我享受“開卷考試”的特殊待遇,她們讓我把試卷帶回家,并且告訴我,“題目里不認識的單詞,你就查字典吧,但是你不能看書找答案噢。”
我每次回到家都嚴格按照老師說的做,題目里不認識的單詞就去查字典,但是從來沒有去翻書找過答案。因為,我覺得這是老師給我的最大信任,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通過種種渠道的學習,我的英文終于逐漸接近同齡人的水平了。一年以后,我完全可以聽懂老師講的話了,英文會話也沒有問題了。我想,這和我年齡小,容易接受新的語言不無關(guān)系,但也和我大膽地使用,不怕出丑有關(guān)。后來我也發(fā)現(xiàn),那些12歲以前到美國的孩子,往往都能學會沒有口音的英語。
到了暑假,我和媽媽經(jīng)常去三姐在亞特蘭大的家里玩,而她們也經(jīng)常給我布置很多背單詞的功課。到了初中三年級,也就是到美國兩年之后,我寫的作文《漠視——新世紀美國最大的敵人》居然獲得了田納西州的前十名。這對于我的英文水平,無疑是一個莫大的肯定。
州際作文比賽都是訂一個籠統(tǒng)的題目,然后讓寫作者在這個范圍內(nèi)寫一篇文章。當時美國即將進入建國以來的第三個世紀,因此,當年州際作文比賽的題目是——《美國第三世紀最大的挑戰(zhàn)》,當時,很多參賽者將挑戰(zhàn)定義為能源危機、環(huán)境惡化等。而我另辟蹊徑,將挑戰(zhàn)定義在了精神層面,那就是——漠視。
我在文章里寫道:
“美國的成功是來自美國人對自由和快樂的追尋。但是,隨著越戰(zhàn)和其他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許多美國人不再通過參與來實現(xiàn)價值觀,他們不再積極、漠視精神、放棄理想。他們失去了那種讓美國偉大的積極精神。許多美國人越來越冷漠,抽煙酗酒、吸食毒品,沒有目標。人們在心理上什么都不在乎。以前,人們說美國人只關(guān)心自己,現(xiàn)在,美國人甚至連自己也不再關(guān)心,這是最大的問題。這種價值觀的潛移默化的變化,會使得人類一切進步的因素得以減弱,甚至倒退。因此,當今美國社會面臨的最大的挑戰(zhàn),不是別的,而是我們?nèi)绾胃淖內(nèi)伺c人之間的漠視。”
作文比賽的名次一公布,整個學校就轟動了!人們不敢相信,這個中國臺灣的男孩,來美國不過兩年,居然就在英文方面取得了這樣的成績。
但是,這并非故事的結(jié)尾。州作文比賽的傳統(tǒng)是評選出前十名優(yōu)勝者,這十名優(yōu)勝者還要通過一輪答辯決出第一名,誰的問題回答得好,誰就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當時,答辯在距橡樹嶺四個小時車程的另一個小鎮(zhèn)舉行。那個周末,嫂嫂驅(qū)車幾百公里把我送到了答辯地點。在答辯的過程中,戴著厚厚眼鏡的女老師溫和地問我,“如果你認為美國人當中缺乏熱情,存在漠視的情況,那么你如何看待拉爾夫?納德(Ralph Nader)的觀點呢?”
“What?Who is RalphNader?(什么?誰是拉爾夫?納德?)”我被這個問題問得措手不及,腦子一片空白。我眼神里流露出的驚訝被老師捕捉到了,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失去了得到州際作文比賽第一名的機會。
回到橡樹嶺,我對這個讓我與“第一”失之交臂的神秘人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趕緊去學校的圖書館尋找答案。我得知,納德是一個著名的消費者權(quán)益保護倡導者,促成了一系列法案的產(chǎn)生。他一生都在與人們的漠視作斗爭,他的行為與抗議漠視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這件事情給了我很深刻的啟示,盡管納德在美國算不上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是,他確實和我的作文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我終于理解了,對于一種語言文化的掌握,遠遠不只是會說當?shù)氐恼Z言,了解當?shù)氐娘L俗,更要對這種文化的歷史和這個國家的制度有深刻的了解。另外,在寫作方面,不僅僅要靠犀利的觀點、華麗的語言,還需要充足的論據(jù),而這都需要傾注大量的心血和多年的積累。
有了這次印象深刻的答辯,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我也更加關(guān)注新聞事件背后的意義,我知道,只有多讀書,多查閱資料,多了解歷史,才能真正深入一種文化的內(nèi)核。我徜徉在語言的汪洋大海里,樂此不疲。在努力攻克英文的同時,我也沒有忘記對中文的持續(xù)學習。媽媽每年來陪我住6個月,這期間,我們自然是用漢語交流,另外6個月,她要求我每星期給她寫一封家信,而且必須用中文寫,這樣我就不會忘記中文。而媽媽每次在給我回信的同時,都會把我的信寄回來,她會認真地修改,標出錯別字和用詞不當?shù)牡胤剑透淖魑囊粯印N規(guī)缀趺刻於荚谟弥形膶懽鳎@樣的習慣,讓我沒有像很多小留學生一樣,習慣了新的語言,卻漸漸丟掉了自己的母語。
我沒有忘記中文,還要歸功于大哥大嫂家成套的金庸小說和瓊瑤小說,那個時候,中文小說是我放松神經(jīng)的一種方式,在哥哥嫂嫂家里住了6年,我居然把金庸和瓊瑤的每一本書都讀了,金庸的小說還讀了整整5遍。
當時回臺灣度暑假,我從來都不好意思主動說我讀過全套的瓊瑤小說,倒是經(jīng)常跟外甥們比賽誰讀金庸小說讀得多,人物記得牢。他們后來都不和我比了,因為比不過我,就算某個人不自量力非要同我較量,也總是被人拉住好心地勸阻:“別,他真的誰都知道!”
很多中國留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不錯,也高分考過四級、六級、托福,但是留學美國后上課時卻很難聽懂課程內(nèi)容,和外國同學交流時就更加困難。我們該如何學好英語呢?
既然英語是最重要的溝通工具,那么,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盡量與實踐結(jié)合起來,不能只“學”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誦的方式學習英語。讀書時,大家盡量閱讀原版的專業(yè)教材(如果英語不夠好,可以先從中英對照的教材看起),并適當?shù)亻喿x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論文,這可以同時提高英語和相關(guān)專業(yè)的知識水平。
其次,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與那些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對話。現(xiàn)在有很多在中國學習和工作的外國人,他們中的不少人為了學中文,很愿意與中國學生對話、交流,這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此外,大家不要把學英語當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學習英語。例如,可以多看一些名人的對話或演講,多看一些小說、戲劇甚至漫畫。初學者可以找英文原版的教學節(jié)目和錄像來學習,有一定基礎(chǔ)的則應(yīng)該看英文電視或電影。看一部英文電影時,最好先在有字幕的時候看一遍,同時查考生詞、熟悉句式,然后在不加字幕的情況下再看一遍,僅靠耳朵去聽。
聽英文廣播也是很好的練習英文聽力的方法,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收聽廣播并盡量理解其中的內(nèi)容,有必要的話還可以錄下來反復收聽。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也有許多互動式的英語學習網(wǎng)站,大家可以在網(wǎng)站上用游戲、自我測試、雙語閱讀等方式提升英語水平。
總之,勇于實踐、持之以恒是學習英語的必由之路。
如果你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考四級、六級、托福,那你需要把單字在短時間內(nèi)強背下來。如果你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學習如何把英語當作工具來獲取其他知識,那你應(yīng)該在學習實踐中去記單詞,例如結(jié)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來加強專業(yè)英語知識。強背可以更快地記住更多的單詞,但是用實踐結(jié)合的方法可以讓你記得更久、更理解如何使用這些單詞。
一、強背的方法:
1、要大聲朗讀,反復朗讀直至背誦。
2、關(guān)于如何背單詞,我記得有一句話大致意思是:在你背完第一遍的8小時后復習一遍,24小時后再復習一遍,48小時后再復習一遍,你可以前后銜接地類似滾雪球那樣去復習。
3、注意積累,我現(xiàn)在還在這樣做,我在家里和辦公室里各有一本單詞本,寫得滿滿的。這其實和學母語一樣的,我小時候也用本子收集中文的美文妙句,多了就自然融會貫通,能在作文中熟練運用了。
4、多留心英文廣播電視,其節(jié)目來源目前在中國還是比較豐富的。
5、你還可以找一個網(wǎng)友用英文發(fā)email交流。
二、實踐的方法:
記單詞就像認識陌生人,是一個一回生、二回熟的過程。第一次見面,可能只記得個臉,記不住名字,但這并不妨礙你們今后交往;第二次見面,記住了名字,但不知其脾性,這也無妨;第三次見面,可能略知其性格,但不知其底細,這還是無妨;以后見面多了,就可能逐漸了解他的方方面面,甚至交上朋友。所以,最關(guān)鍵的是要增加見面交往的機會。
同時,是否略過不熟悉的單詞,以不同場合而異。如果我在閱讀工作中的文件,我不會逐詞逐句地查字典,因為那樣做速度太慢。如果是在讀閑書,那我會盡力弄清楚每個詞的意思。
三、按部就班的學習方法:
1、第一步:明確詞匯量空間。
任何的詞匯記憶,都不是所有英文單詞的記憶。一定要根據(jù)需要,明確自己的詞匯量空間。一般來說,目前的各種詞匯輔導的書已經(jīng)很多,不需要自己去樣本采集。
教學大綱的要求。比如初中英語,大綱要求是詞匯量830(再加上157詞組)。高考大綱要求英語詞匯量是2832個(最近大綱的要求還有降低,好像在 2500左右)。大學4級詞匯量4000個。6級詞匯量是5500個。雖然每年新大綱的要求會出現(xiàn)修訂。但是4級4500,6級7500完全可以滿足要求。
然而,對于較高層次英語水平的詞匯量,不再局限地要求詞匯量的絕對多少,對于研究生英語,記憶6級詞匯已經(jīng)夠用。這時候,構(gòu)詞法的理解更為重要。至于考托福、GRE,10000詞匯量是高分必備,而20000詞匯量,有當然最好,沒有也不影響閱讀速度。
建議選擇簡單明了的詞匯表,看著要少而薄,每頁單詞list盡可能多。選擇一本好的詞匯表,可以說是決定了下一步的難度和信心耐心。這時候應(yīng)該注意區(qū)分兩種需求。買書的時候,書厚實一些、內(nèi)容全一些豐富一些,讓人覺得實在,對得起書價,從而決定購買。但是在看書的時候,書越薄、越簡單,就越容易接受,降低畏難情緒。特別是詞匯表,本身比較枯燥乏味,進度慢就不會有成就感,銳氣也會消磨光。
初學者,我推薦《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通用詞匯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詞表調(diào)整小組編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其中1-4級價格8.00元;5-6級價格3.00元。
有的人強調(diào)背字典,因為字典上每個詞的解釋比較全面。但這是針對骨灰級人物——也就是英文高手的,對于一般人學習并不合適。
2、第二步:看單詞。
先集中看單詞,而不是背單詞。這個階段7-21天。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把所有常用的單詞粗粗看一遍。不要刻意去記憶,但是要認真,調(diào)用心里的所有感覺來接受每一個生詞。
一般來說,對于6級5500詞匯量,可以一天用0.5-2小時看一遍。由于人都有本能集中注意陌生詞匯,瀏覽速度將越來越快。以這種方法突擊,是最容易見效的。但是,一定要用心。如果心早就飛到天外,僅僅機械地翻看這些書頁,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
之所以是看單詞而不要念單詞,這是為了突破閱讀障礙。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是默讀影響了閱讀速度。我們必須把視覺刺激整合起來,對應(yīng)思維要求,達到飛速閱讀的境界。在未來的應(yīng)用中,即使是考試,口語和聽力都是較小的部分。大多數(shù)人學習英語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應(yīng)付考試,而是作為工具能夠在將來能夠流暢地閱讀和翻譯各種資料,比如瀏覽外國網(wǎng)站,學習國外先進技術(shù)和經(jīng)營管理思想等。不要讓少量應(yīng)用占用了大量的學習時間和運用時間。
看單詞比背單詞有效。這是因為看單詞的時候比較輕松,不容易產(chǎn)生疲勞,此外,也很容易達到形成整體單詞結(jié)構(gòu)輪廓印象的速度。
3、第三步:想單詞。
從看單詞的第三天開始,就需要想單詞。這是調(diào)用記憶,讓單詞不斷地從腦子里過。
想單詞是系統(tǒng)學習法最關(guān)鍵的一步,想單詞是脫離書本的最好方法。可以在任何空閑的時候進行。要盡量在腦子里多過幾遍,這樣,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可以經(jīng)年不忘,就算以后忘記,由于已經(jīng)形成思維短路,也很容易再揀起來。
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按照詞匯表來回憶單詞。也就是讓詞匯表在腦海重現(xiàn)。想單詞的速度比看單詞要快。對于記憶來說,看單詞是“記”的過程,想單詞是“憶”的過程。“記”“憶”的最有效結(jié)合就是“看”“想”結(jié)合。
在七天以后,想單詞可以嘗試自己分類歸納總結(jié)。這時候應(yīng)該讓單詞概念和實際事物對應(yīng),形成image(形象)。
一般來說,歸納總結(jié)的依據(jù)是單詞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找到單詞的特點,形成概念群并捆綁,是深化記憶的最佳辦法。建立單詞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是很重要的。這樣可能對一些幾年沒用過一次的單詞都牢牢記得。單詞的特點有很多。發(fā)音,詞根變化,外形差異,內(nèi)容,使用范圍等等,都是思考的重點。
在想不起的時候,要及時地看書,補上。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學習的真諦。想單詞將伴隨英語學習的一生。但是在突擊階段過去以后,可以適當降低其深度和廣度,減少想單詞的時間。
最后希望你明確的一點是:學是為了使用,現(xiàn)學現(xiàn)用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使用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使用的過程,能真正發(fā)現(xiàn)單詞和短語的特點和使用環(huán)境的需要,因此是樹狀結(jié)構(gòu)細化的過程。也只有通過實際應(yīng)用,網(wǎng)狀聯(lián)系才可能較準確較細致地鋪開。實踐是廣泛聯(lián)系的基礎(chǔ)。
在剛開始的時候,由于條件不具備,我建議從大量的快速閱讀開始。閱讀材料不需要很難。為培養(yǎng)速度和感覺的時候,往往是越簡單越好。初學者可以看一些國外兒童讀物,趣味短文,如幽默和童話故事。
大量閱讀可以迅速形成整體意念,并在單詞的使用環(huán)境做出定格和校正。有前面的鋪墊,閱讀不存在單詞的障礙,這時的注意力就應(yīng)該轉(zhuǎn)移到單詞在文章中的映射上。
Question:說起來學英語已經(jīng)很多年了,可一直都沒有把它搞好。也不知道怎么搞,真的很慚愧。特別的在大學,英語都沒有怎么學,基本的東西忘了好多,水平可以說不如高中,通過英語等級考試也只是應(yīng)付將來就業(yè)的需要。
我很清楚英語的重要性,而且一直以來心里都有學習英語的欲望,可能是方法不對還是別的什么原因,英語都弄不好。怎么來正確的學習英語呢?對英語仍很糊涂。
Answer:首先是口語,這也是大部分中國學生比較弱的方面,提高發(fā)音和語調(diào)最好的方法是有一個外國的老師。若不可能,可以錄下英文對話(像TOEFL中考的單句),再一句句把自己講的錄下,然后比較、糾正。
提高口語最好的方法是和外國人有對話的機會。在北京有些地方可以碰到“找對話練習”的外國人,他們教中國人外語,交換中國人教他們普通話。若不可能,初學者可以看教學的節(jié)目和錄像,較有經(jīng)驗的可以看美國電視、電影是另一個方法(但是要挑字幕較好的)。
口語不好是個很籠統(tǒng)的概念。其實各人口語不好的表現(xiàn)不同。這里羅列一些我在美國的學校和公司里看到的一些中國留學生或員工的口語問題。
1.發(fā)音錯誤:
單詞的發(fā)音是根本。有些人單詞發(fā)音錯誤或不準,導致英語很難被聽懂。學好口語的第一步是找高手校正所有的音標發(fā)音,做到只要一查字典,就能夠準確地讀出一個單詞。另外一個途徑就是學會比較和辨別別人的發(fā)音和自己的發(fā)音。我常見到一些人明明聽到美國人讀同一個單詞和自己讀得不一樣,但是就是不介意按自己的方法錯到底。不懂得細心觀察比較,是學不好英語的。當然,發(fā)音準確不代表完全沒有口音(當然沒有口音更好)。口音很難更改,就像全國各地的人說普通話都不一樣。有口音問題不大。
2.語法錯誤:
有人說學好英語口語就是要多說。我認為這還不夠。語法的基礎(chǔ)很重要。美國的文盲可以不會寫英語,但是英語說得很流利。中國長大的學生很難辦到這點,因為我們沒有環(huán)境。所以掌握詞語的搭配、句型、時態(tài)很重要。如果這些基本的語言架構(gòu)都不能掌握,想說好英語是很困難的。
3.Chinglish:
想學好英語口語就要學會用英語思維。我看到不少中國學生先想中文,然后套成英語。這樣的英語聽上去很滑稽。我的一個原則就是不肯定是地道英語的話不說。一開始,這會局限我的表達能力。但是,這就形成一種壓力,促使我去驗證某種說法究竟是否地道。這也促使我去留意周圍的美國人是如何表達一些想法的,然后進行模仿。另外,要擴大閱讀量。在閱讀的時候就做個有心人,記住可以轉(zhuǎn)化為自己口語表達的講法或者句型。學語言就是一種模仿。有太多的創(chuàng)意不好。
4.把速度降下來:
一些中國留學生或員工的口語說得很快,以為這就是流利。美國人有很多連讀。這不是一下子能夠?qū)W會或掌握的。但是連讀不是快讀。讀得很快,把一些該發(fā)的音都吃掉,會影響聽眾的理解效果。一開始要說得慢一些,把一字一句都說清楚,把一些基本的發(fā)音發(fā)清楚。在這個基礎(chǔ)上再訓練連讀。
5.表達的多樣化:
有些人表達一個意思,只能用一種方法。這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惰性。比如,我發(fā)現(xiàn)很多中國學生或員工在想表達“今天天氣很熱,是吧?”的時候只會說:“It’s very warm, right?” 卻不會說:“It’s very warm, isn’t it?”. 其實反義疑問句在初中就學過了,但是會用的中國學生不多。所以,在口語到達一定水平以后,就要鉆研如何避免一種單調(diào)的表達方法,如何使用更加貼切的表達方法。
語言的學習是一種輸入輸出的反饋系統(tǒng)。輸入包括做語法題,閱讀英語文章,聽別人說英語,看原版電影,聽英文廣播,等等。輸出是你自己說英語,寫英語文章。一個好的反饋系統(tǒng)會對輸入進行整理,辨別,和自己比較,模仿。很多中國學生或員工的問題是沒有建立起這個有效的反饋系統(tǒng)。題做了很多,英語文章看了不少,英語廣播聽了不少,但是在說和用時還是我行我素。
英語的重要性毋庸諱言,印度今天能在call center、BPO,和軟件外包上得到這么大的成功,很大的一個理由就是印度人的英語很好。對做研究的同學,幾乎所有的高水平論文都是英文的。對做編程的同學,很多manual,課本都還是看英文的好。對想做生意的同學,和國外公司打交道都得用英文,還有合約也通常是英文的。
學英語最重要的是要有實際的讀、聽、講、寫能力。考試里的眾多的單字、文法等反而次要。還不如多找些外國學生和他們對話、練習。看看美國的電視、電影也是又放松又學習的好機會。
最后提醒一下,如果把全部學習時間投入英語,那實在太過了。大學里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學習,學習專業(yè)的基礎(chǔ),和學習在群體里生活。英語可以使你最重要的科目,但是不應(yīng)該成為你唯一的學習。
Up Close李開復:
http://bbs.cnnas.com/cn/thread-789-1-1.html
李開復演講Google in China:
http://v.24en.com/list3/2009-11-13/32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