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安教授談英語學習
吳一安,女,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教授。1960年9月-1965年7月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英語語言專業,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間,先于1982年8月赴美國夏威夷大學English as a Second Kanguage(ESL)系進修,1984年8月獲文學碩士學位;又于1992年10月赴英國劍橋大學英語與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深造,1993年11月獲哲學碩士學位,1997年5月獲哲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應用語言學,語言學
主要研究成果:
(1)高校英語教育調查報告(1989,1990,第二作者)
(2)中國英語本科學生素質調查報告(1993,英文濃縮稿1994,1996,第一作者)
(3)博士論文“英漢空間指示語”(英文稿1997)
(4)多項選擇題題型對聽力測試結果的影響“(英文稿1998)。
主要著述有《中國外語教育研究》、Principle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Design、Learner Factors and Language Learning Achievement、《題型和聽力測試的有效性》、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Trends and Challenges.
名家文章在我國,許多人都是在學校里學習英語的,但課堂和課本能夠提供的英語環境畢竟十分有限,學生大多只能具備英語的基本語法知識,白能夠自如地運用這些知識去聽、說、讀、寫還相距甚遠。不少人往往只能在自己熟悉的有限場合重復學過的話語,遇到新的場合便不知所措或漏洞百出??梢?,僅具備語法知識不等于語言過關,從語言知識到語言運用之間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應該說,從了解英語基本語法知識到自如地運用英語語法體系,并沒有什么捷徑,但我們可以通過勢力縮短這個過程。我國目前的英語環境已有很大改善,在課堂之外,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聽、說、讀、與為自己創造英語環境和使用機會,這是學好英語所必需的。在這個前提下,要把握英語語法體系,還要有學習語法的意識。例如,我們可以從讀物或聽力材料中選出有趣的片斷,茬精讀/精聽這些片段的過程中,琢磨作者是如何運用語法手段來表達意義的,從而悟出一些語法項目的使用規律。一般說來,敘事/小說體的英語材料里蘊含右豐富的語法手段,最適合用來感受、領悟英語的語法規律。又如,語法知識的盤活,只能在語言運用的過程中實現。若能帶聽語法意識去說和寫,在表達中監察自己的語法結構是否正確,堅持下來,可以加快語法體系的習得。還有一種大家都熟悉的方法,即有針對性地做一些語法練習,強化自己的弱項。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語法練習都能產生同樣的效果。例如,圍繞某個語法項目,對英語典型語境進行產出性練習,既有助干我們從中悟出該項目的用法規則,又有助干打好語言功底,比判斷性的多項選擇題更能促進語法乃至整個目標語言的習得。
我們所做的種種努力,都可以看作是"內化"(Internalise)英語語法體系過程中的必要步驟。所謂內化,從字面上講,是把外來的東西轉化成內在的東西;就語法而言,我想其結果應該足達到可以駕馭英語語法體系的程度。像其他語言一樣,英語中的語法規則走有限的,但我們一旦內化了英語的語法體系,便可以創造性地產出數量無限的話句,做到表達自如。這是許多英語學習者想要達到的境地。
成年英語學習者若有兒童咿呀學語般的興趣和執著,并善于啟用我們所見長的理性思維和在學習、生活中積累的智慧,便一定能夠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0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