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世雄——學英語要把自己想象成是新生兒
英文教學大師——賴世雄 賴世雄教授是聞名海峽兩岸的英語教學專家,1948年在南京出生,在臺灣省桃園縣長大。曾先后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大眾傳播與英語教學雙碩士學位,以及大 眾傳播博士班研究。
賴世雄教授在臺灣曾多次擔任國際性逐步及同步口筆譯,1998年創立臺灣《常春藤解析英語》雜志社,出版專業性的英語學習雜志與叢書,并在臺灣十多家電臺 擔任英語教學節目廣播主講。
1993年賴世雄教授獲國臺辦頒發001號證書,開始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講英語教程,成為臺灣在中國大陸做英語廣播教學的第一人,并且所編著的英文教材 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指定為重點廣播教材。
2003年3月創立賴世雄智網文教股份有限公司,致力研發兒童美語教材,拓展兒童美語教學加盟事業,期將英語教育從小扎根。
學英語,少就是多
安家良:您在南京待到幾歲?
賴世雄:我生下來沒多久,大概半歲之后,就到了福州,緊接著就到了臺灣。從小學,初中,一直到高中,我都必須要負責家計。
安:未成年的童工。
賴:對,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苦。這樣一個情況之下,做事的時間比較多,功課當然一落千丈,再加上高中喜歡打鼓,迷上了爵士鼓。
安:對,我曾經在一篇報道上看到過。
賴:所以這樣的情況下不讀書,所以我大學聯考,也就是高考考七分是正常的。后來我就考不上大學,我就在軍校,自己發奮。
安:您當時是不是有種特別想改變現狀的愿望?
賴:當時想要逃跑,倒沒想到要改變現狀,因為我們這個軍校就像美國西點軍校的制度,當時的學長學弟制是很嚴的,假如你立正,稍息的基本動作做不好的話,一個腳就踹過去,一個耳光就打過來。
安:這是他們高年級的?
賴:對,那個時候我就流著眼淚講,這個不是我待的環境。我就寫了封信給我爸爸,當然這封信并沒有寄出去。那時候我們的長官知道了,他就跟我講,事實上你可以把這么一個你認為很枯燥的環境變成一個很有意義的環境,那就是讀書。我就試試看,結果我就試了一個月,應該是不到一個月,一個禮拜,還真管用。
那個時候我并沒有讀英語,后來沒多久,西點軍校的同學到我們學校做交流,參觀訪問,我們班上有位同學,英文非常棒,感覺就有個小老外在我們班上。西點軍校的同學跟他談得非常愉快,他們走了之后,我就去找這個同學,我說怎么樣學習,他跟我講,你必須要從零開始,因為你沒有所謂高考的壓力,所以你必須回過頭來,你語言是怎么樣學習的,那你必須要想成是呀呀學語。這樣一個情況之下我就學發音,然后再學會話,最后大量地看到文章,我就把它念出來。這樣一個情況之下,我就叫它三部曲。
安:但是您當時沒有任何的考試壓力。
賴:對。
安:其實考試從來沒有作為您的一個目標?
賴:不但沒有作為目標,而且完全不理會考試,我只知道從口語,然后大量地說,根據聲音來記單詞,然后勤練句子,句子練久了之后就產生一種語感,就自然而然地學成了。所以以后再碰到考試的時候,別人不會的時候,我早已經看過了。這樣一個自然的學習,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的話,他學的是真正活動的英語。當然事實上講,四年的軍校生活讓我能夠脫胎換骨的原因就是我剛才講的三個基本的學習過程,第一個是先從發音開始學起,產生信心,然后就學會話,會話是自己跟自己在講英語。
安:應該說您是一個比較有情趣的人。
賴:對。我們叫做role playing, 這種自己扮演角色,不求別人。接下來就是大量地看文章,學校的課本也能學很棒的口語,今天把一篇文章,把單詞查完,一直不斷地練,練久了以后丟掉,都不用背的。用英文來詮釋這篇文章,第一次很困難,但是速度放慢,除了我剛才講的這三個過程以外,另外一個就是三個基本態度。要用零星時間去學,你坐在那里休息的時候,你等公交車的時間,在公交車上面乘坐的時間,你開車的時間,如果是學生,下課休息的時間,全把它占滿,這就是善用零星時間。
第二,學英語的時候,你要讓你一直這樣持續下去勤奮來學習的話,必須要有個思想,少就是多。因為我們很勤奮,很想努力去學,長時間這樣一直讀,但是這種持續力是不夠的,因為你讀久了之后,你發現你很多單詞不會你就嫌煩,可是今天我只學一小段,兩小段,或是我從早到晚用零星時間滾這個東西,我到了晚上我絕對不會忘記。與其長篇的練兩三遍,不如那一小段練兩三百遍,到了晚上不會忘掉。每天一點點,累計起來就多了。當你多的時候,功力慢慢增加的時候,你就變成一天不是一小段,一天可以看一篇文章,你的速度比別人快。所以少就是多。
第三個態度就是持之以恒,永不放棄,這三步是連貫的,你發現你進步的時候,你就越有信心,越有信心的時候,你就不容易放棄。
安:我覺得您說的少就是多,是個非常經典的道理。很多人,尤其是在現在這個環境里面,我們有太多的選擇,有DVD、有各種各樣的書籍,有太多選擇可以去看,可以去讀,所以大家可能不太會珍惜單個的學習材料。
賴:是,不過談到DVD,以現在的媒體來講,比我們當時做的要好太多。因為現在DVD有很多功能,你一按,全部都是英文字幕,甚至你把英文字幕消掉都可以。這對聽力方面來講有太大的幫助。現在有那么好的媒體,好的機器,訓練自己學英語的時候,你要想到你現在是置身國外,你必須要想到你周遭所看到都是黃種人都把他們當作是各種人種,那樣的話你會警覺,你會在學任何東西的時候,說要完全靠自己,你會學得更好。
安:這樣的話神經會比較緊張。
賴:對,但是基本上講其實也不叫做緊張,你會更投入。
安:對,就是更積極的去聽。
賴:對,這樣下來你才會學得很好,但是我通常,說得細一點,假如你今天重來學發音的時候,少就是多,我每天學兩三個元音就夠了,從早到晚就跟著模仿,不花時間,你慢慢練,跟著練,練兩個禮拜,元音和輔音全部弄完了,你再多練幾個禮拜,這個時候你發現你打開字典你馬上就可以念出來。
安:而且你自己說的時間長了,自己就懂的這個。
賴:對,習慣成自然,慢慢地,你自己懂得這個規則,靈活運用。
安:您第一次跟native speaker 交流是什么時候?
賴:很有意思,那個時候我大概是學了三個月發音,三個月會話,半年之后我就到了一個教會去,那是第一次近距離見了老外。他是一個傳教士,也就是一個missionary, 我在跟他談話的時候,其實第一次是很緊張的。
安:還有一個你剛才提到的自己如果沒有語言的environment的話,就自己跟自己說話,所以我在經常跟一些網友談話的時候,你要學語言的話,應該是個比較有情趣的人。
賴:不錯,如果你是在仰賴外國人的時候,大陸這個地方有個很棒的一點。上一次我在北京演講,我就到很多小區里,都有English corner,我覺得很棒。但是在平常的時間,像我剛才提到的role playing, 這個辦法非常的簡單。你學了小小的對話,大概十句左右,隨便談任何的主題。我的秘訣就是我慢慢念,用零星時間,我念的速度跟我腦筋里的潛意識的中文吻合。如果你念的時候過快,你的中文理解還沒有翻譯過來的時候,你是惘然的,你只是念你的聲音,卻不知道你的意思。
還有我們在念的時候,跟中文不太一樣,我們中文每個詞長度是一樣的,老外念英文變成中文的時候,是長度不一樣的,因為英文可以長可以短。所以那個時候我就慢慢念,慢慢拉長,長或短隨我的意識,隨我的心情,隨上下文的語境,然后開始找個沒有人的地方,盡量不要被人看到,因為害羞,我就慢慢自己在練,一遍一遍把嘴巴講不動為止停掉。
安:而且很多語言的初學者非常急,每次說話的時候都想說得很快。
賴:一碰到老外的時候,我的速度就自動慢,我們很多人先被語法框住,這是不可以的。小朋友講話的時候,牙牙學語,那個時候滿嘴錯誤,所以我覺得是把你心里的話先講出來,速度放慢,慢就越來越講的好。
安:但我們說口語是一個部分,真的體現一個人的整體素質還要通過寫,我們現在寫Email比較多,然后還有他書寫的一些信件,文檔,這方面如何來操練呢?
賴:剛開始我前面所講的發音,自我學會話,那個只是讓你進入學英文最基本的口語能力的培養,這個時候真正英文要好你動筆不要有語法上的錯誤。所謂好好來學習,就是要有長的閱讀,我是這樣做的:盡管是學校的課本,或是英文報紙,我的做法第一步是從頭到尾念過去,不查任何的字典,因為你查字典的時候,你中間就會產生stagnation,停滯不前,明明是很單純的句子,一下停,一下停,所以英文必須剛開始不查字典,先慢速地念它,第二才開始查字典,我會寫作,公費留學,原因就是我查字典,我勤用字典。
安:我記得在臺灣有出版過梁思秋先生編的遠東大字典,
賴:那是相當不錯的,不過我喜歡看老外寫的,因為當時的曹同學就跟我講,老外寫的字典沒有通過中國人翻譯過來,所以里面的解釋是原汁原味,而且用的恰到好處,因為語言畢竟是他們的。所以那個時候我就聽了他的意見,然后買了英英,英漢雙解字典。我打開這個東西,我就好好地查。
安:查字典的這樣一個過程變得很enjoyable.
賴:對,非常的enjoyable,每個字詞你搞清楚之后,你查到不想查為止,光是一個單句可以讓你查一天,因為周邊的都查到,我的態度是今天夠了,因為少就是多,我就一直開始念,文章念完之后,我就把它丟掉,用印象來講,他可能是想講"Dear John, how have you been? I haven't written anything for such a long time,。I believe you're also very busy, Let me tell you what.I'm going to visit you sometime this week, hoping we can have a very very good time." 比如像這樣的說法,我就是在詮釋里面的內容,第一遍詮釋不好,詮釋第二遍,結果下來,我英文是整串的,不是說你一句我一句,后來慢慢英文越來越長的時候,我們話也越講越多。
安:對,其實語法也潛移默化在其當中。
賴:對,因為你不斷地查這個單詞,不斷地在運用里面的話語講出來,你不斷地背里面的內容,不斷地被引導,你的錯誤就越來越少,然后周邊的用法。語法就是告訴你字要怎么用,后面放什么詞,這樣我就學出來。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2010年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這些國際性的大型活動將吸引非常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就業、生活;同時也激起了中國各界人士學習英語的熱情。據有關數據統計,中國有超過3.5億的人在學習英語,這個數字幾乎相當于全世界所有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
然而中國人的整體英語水平依然不高,許多人學了多年英語依然不能說和寫,這是為什么呢?臺灣著名英語大師賴世雄對于中國人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有著獨到的見解。昨日,賴世雄做客金山愛詞霸網金牌欄目“英語大講堂”時,就中國人如何學英語的話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你越不要臉,將來就越有臉
很多人對賴世雄的英語學習經歷非常好奇,一個英語很爛,差點連大學都考不上的人,最后竟然可以公費到美國去念書,這是如何做到的?賴世雄說道,“完成這個過渡只花了四年時間。”
“我有個外號叫賴大膽,我學英文的時候,不怕羞也不怕丑。我一開始學英語,并不是我要發奮讀書,因為我在高考的時候根本考不上,最低的錄取分數是324分,我只有一百多分。我當時被稱為社會渣子中的一員,”賴世雄笑言:“我發憤苦學英語時,半夜三更對著豬圈里的豬朋友大念ABC,一人飾兩角一問一答間練習英語口語。”
中國人好面子,所以丟不起臉。香港人甚至稱其為“丟架”,連架子都丟了,還剩下什么。賴世雄認為,中國人學不好英語的癥結之一就在于放不下面子。學英語一上來就得不要臉,你越不要臉,將來就越有臉。
把自己想成是新生兒
對于傳統英語學習中的八大詞類的記憶、英語對話短文背誦等,賴世雄持反對態度,他認為背誦不該是死記硬背,而是要重復的讀,英語入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須把發音重新再造。
賴世雄說自己愛上英語,是在軍校一年級。有一次美國西點軍校學生來訪,當時一個同學用流利的英語和西點軍校學生侃侃而談,這對他造成巨大的震撼與影響。當時他請教這個同學怎樣才能擁有一口如此流利的英語?這個同學說“from now on, imagin yourself a new baby”,就是從現在開始起,把自己想成是新生兒,把過去學到的八大詞類和背誦統統忘記。
“學語言不正是不斷的從錯誤中學習,從簡單的發音變成所謂的詞組,變成句子這樣的學過來嗎?”賴世雄對這個同學當時的幫助充滿了感激:“我又問他為什么發音那么棒,他說因為他住的環境就有外國人,所以他和外國小朋友一起長大的。他說如果你要把英語學得好,你就必須營造跟我一樣的環境。如果我的英語要學得跟他一樣,就必須要從發音開始。因為我以前的發音很差,不敢講英語,所以我就說,我要從頭開始。”
1.用垃圾時間學英語:可以將時間化整為零,當然在學習的期間一定要讓自己的嘴巴忙碌起來,反覆復述一個句子或單字?
2.別太貪功:學英語不可能速成,因此起步別太急,「貪多嚼不爛」是有道理的。先以簡單入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3.一定要撐下去:挫折感是常常出現的,在這時候一定要反覆告訴自己撐下去……撐下去……撐下去……
4.學英語可以不要臉:不要怕說錯,很多錯誤可以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慢慢改過來。
5.聽力練習追大意:練習聽力時注意不要過分專心,要追大意別中斷,另外要選用慢速英文聽力教材,反復聽。
6.發音不必強求:要學美式發音還是英式或澳式發音都不要緊,就算發音中帶有地方口音也沒關系,關鍵在于讓對方聽懂即可。
7.單字夠用即可:不少人將背單字當作學實用(區別于應試)外語的第一關,其實一個道地美國人每日所使用的單字不過2000 個左右,而對非英語國家的學習者來說,掌握常用的600 個左右的單字,即可與人自由交流了!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