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語寫作能力的教學對策
在英語學習的四項基本技能中,任何一項技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寫作水平的提高涉及到聽、說、讀三個方面能力的同步提高。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以聽促寫、以讀促寫、以說促寫和以練促寫等多種教學途徑。
一、 樹立信心,品嘗成功的滋味
季羨林先生在談教學法時,提出要以學生為中心和“學生備課”的觀點,并且還引用18世紀一位語言學家的話說:“18世紀一位語言學家,研究伊朗學的,他的一句話:學外語啊,就像把學生帶到游泳池旁邊,推到池子里邊去。有兩個可能,一個是淹死,一個就是學會了游泳……淹死的可能呢,百分之一都沒有!”(鄢秀,2002)
只是站在游泳池旁邊聽別人講解游泳的理論知識,永遠學不會游泳。同樣,老是聽老師講寫作方法與技巧,而不親自實踐,也是永遠寫不好作文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英語寫作和糾錯的訓練,不要只是閱讀或背誦作文范文。只有多寫,才能熟能生巧,才能品嘗成功的滋味,同時還能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
自信是英語學習的成功之母,糾錯應以不損害學生的自尊和自信為前提。所以,教師不宜在批改學生作文時過分強調他們所犯的錯誤。通過糾錯的實踐,我們要使學生認識到正確的語言形式,從而減少作文中的錯誤。作文中的錯誤越來越少甚至沒有錯誤,不僅是高考作文標準的要求,也是每個學英語學生的愿望和目標。
二、培養語感,學會用英語思維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很多時候會借助母語的知識,但同時也會受到母語的負面影響導致作文中出現中式英語的現象。不能因此就完全否認母語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有學者曾說,母語是一個知識源,學習者常會有意無意中依賴它來幫助自己完成英語材料的輸入過程。對于母語干擾,只要能正確認識它,在學習中處處留心,勤于積累,就可以一點一點地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一步一步地學習掌握英美人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孫勉志,2001:23--27)。
Butzkamm (1993: 34-- 35)認為,用外語思維從一開始就是可能的,但這需要一個先決條件,便是學習者對用于表達某個想法需要的詞匯或語言手段已熟悉到了 --- 就如同母語那樣已融入了血肉 --- 能呼之即出的程度。他還認為,用母語思維不是一個完全能或完全不能的問題,也不是一個最終的結果。學習者通常是在這兒能,在那兒不能,有時候能,有時候不能,這主要取決于學習者是否能及時激活他需用的語言材料。如果不能,或是詞匯量原本不足,便會出現表達困難。這時候,母語會自動出來救場。(轉引自郭銘華,2004)。
英語對我們來說只是一門外語學習,所以我們離不開母語的依賴的同時,應想方設法培養英語語感,并逐漸學會用英語思維,以減少母語的干擾。桂詩春(1988:59)也談到過語感:在接觸一門新的語言初期,學習者必須首先克服新的語言系統所引起的暈頭轉向,習慣它的各種制約,然后逐步從認知上和感情上去建立一個新的指標系統和意義系統,并發展起使用語言的語感,知道怎樣用是對的,怎樣用是錯的。最后,他才能具有“創造性地”使用語言的能力。這個過程是一個內在化(internalization)的過程,即把語言的語法和語用規則內在化,成為大腦機制的一部分。
提高語感的辦法,除了多讀文學作品之外,就是熟誦(熟讀、背誦—筆者注)一些優美而學生喜歡的作品。只要是學生喜歡的作品,學生自然多讀幾遍,以至熟誦(王培光,2005:115)。
三、 注重語言輸入,擴大閱讀范圍
事實說明,學習者在習得L2或一門外語的過程中,尤其在初期,不可能關閉他已擁有的母語知識系統,不論外界條件如何,即使是在目的語的環境中,語言遷移也會存在!母語是我們從小就習得了的語言,我們憑借它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形成個人的知識網絡,也憑借它思維,表達想法,與他人進行交流。從某個角度看,它不僅是個工具,它簡直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一部分。德國的英語教學法教授Butzkamm (1993: 22)有一極好的形容:母語不是一件外衣,學習者在踏進外語教室之前可以將其脫下,棄之門外。恰恰相反,它的影響,正面的和負面的,都會隨著學習者登堂入室,在不同的階段,以它自己的方式發揮作用(轉引自郭銘華,2004)。
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增加語言輸入的數量和頻率,盡量減少母語的負遷移。上海對外貿易學院黃源深教授(英語周報.高中教師版,2007)針對目前外語教學中存在的心情浮躁、方法不對、效果不好的狀況,說道“外語是讀出來的,不是做練習做出來的?!弊x出來的外語是自然的、地道的。因為是從語境中學來的;靠練習做出來的外語是生硬的,常常也是不地道的,因為缺少語感,是依靠規則在拼湊。學習任何語言都離不開閱讀,中文也是如此。閱讀要講究“量”。目前,語言的輸入量太小,輸出量更小,這是外語學習的致命傷。黃教授還認為(2002 b),寫作在開始時往往是苦事,一不堅持就會放棄,因而需要毅力。寫作應輔以大量閱讀,這樣寫作中出現的錯誤能通過閱讀自我糾正。
此外,還要多給學生提供上英語口語課和聽力課的機會。除了課堂教學這種主要的語言輸入途徑之外,學生課外時間進行的朗讀背誦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補充。而且,通過誦讀學習者可以學以致用,在英語聽力、口頭表達,閱讀和書面表達時積極地輸出和再現所朗讀或背誦的語言材料。我國的英語語法專家薄冰(2002)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筆者很受啟發:“如果我是一個初學英語的中學生,我將好的課文念得正確、流利、爛熟,睡夢中會說出來,作文中會用出來。我還要讀課外讀物,并用簡單的英語向我的同學復述故事的內容。我將學一點基本語法知識,以加強學習的自覺性,但絕不去鉆牛角尖。”
四、重視語言輸出,體驗快樂寫作
僅僅有語言輸入是不夠的,筆者以為,有效的語言輸出才是檢驗語言學習效果的一個途徑。Swain(1985,轉引自 盧仁順,2002)認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輸入外,學習者必須有機會使用所學語言,這樣才有可能達到順利、類似母語者的水平”。Swain(1995,同上)的“輸入假設”認為,輸出能激發學習者從以語義為基礎的認知處理轉向以句法為基礎的認知處理。前者是開放式的、策略性的、非規定性的,在理解中普遍存在;后者在語言的準確表達乃至最終的習得中十分重要。
黃源深教授(2002 a)認為,寫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語學習上的不足,英語學習者常常是在寫的時候感到自己使用英語沒有把握,需要翻詞典和參考書,所以“寫作使人精確”并非虛言。此外,寫作使人對語言更加敏感,只有自己堅持寫作才能對別人所寫的特別注意,才能提高自己的語言吸收能力。黃教授還說,寫作的關鍵在于寫,好的作文是(學生)寫出來的,而不是(教師)改出來的,多寫才能出好文章。所以要督促學生不斷地寫,保持寫作的頻率、數量和質量,而不在于埋頭批改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筆者也希望黃教授的這些觀點對促進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英語學習有所幫助和啟迪。
人們往往用書面表達能力來最終衡量學生的英語水平。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多寫,寫英語日記、短文,寫命題作文或讀書心得等?!笆炷苌伞币餐瑯舆m合英語寫作。寫作能訓練學生的思維,同時可以鞏固所學的語言素材,促進英語知識的積累。長期堅持寫作的學生,會覺得寫英語作文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難,而且還能從中體會到使用英語的快樂和成就感。
五、訓練寫作技巧,養成良好寫作習慣
寫作不僅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而且還要會運用這些知識。這就要求學習者平時要多進行寫作訓練,并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但高中生在英語寫作訓練時,往往會養成一些壞習慣,比如,不審題,不擬提綱,提筆就寫;不用英語思維,大多數情況下是根據提示將漢語翻譯一遍;低標準要求自己,甚至對自己的作文根本就沒有要求等。而寫作要求仔細認真、一絲不茍,從字、詞、句到全篇結構都需仔細地推敲。若平時缺乏訓練或訓練不當,這些壞習慣都有可能導致寫作得分低。
總之,要提高英語寫作水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是教師,二是學生。教師應重視寫作教學,切實把寫作教學納入到課堂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教學的效果。學生需要兩方面的訓練,一是語言基礎方面的訓練,要有扎實的造句、翻譯等基本功,即運用詞法、句法等知識造出正確無誤的句子;二是寫作知識和能力訓練,掌握寫作基本方法和技巧,盡量減少錯誤。
作者:王仁蘭
地址:湖北省隨州市曾都二中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