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云凱—重視思路的英文牛人
翁云凱,現任新東方精英英語全國推廣中心負責人、新東方總裁助理。曾效力于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擔任審計師。1999年進入新東方,2001年成為項目負責人,2003年競聘晉升為部門主任,并且在管理過程中取得了質的飛躍。同時期在CCTV-6《動感英語》節目中擔任主持人,贏得了眾多英語愛好者的歡迎和喜愛。畢業于北京工業大學,主修國際貿易。99年加入新東方之前,效力于德勤會計師行任審計師。曾經執教的課程有:歡樂口語、走遍美國、美國英語、新概念、TOEFL閱讀、TOEFL聽力。在基礎英語教學領域,有著獨到的教學思路和豐富的實戰經驗。
翁云凱曾經想做服裝設計師,但迫于父母的壓力上大學選擇了當時熱門的國際貿易專業。經過兩年的迷茫期,大三的時候訂制了要做公司最高管理者的職業目標,并有意識的選修會計、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課程。
做管理者的目標雖然聽起來很大、很遠,但翁云凱覺得條條大路通羅馬。“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只要對目標提供有效支撐的都可以做。”因為覺得財務知識對做管理必不可少,而自己上學期間的基礎又比較欠缺,他的第一份工作選擇了到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師。“他們到學校招人我沒趕上,后來聽宿舍同學說了我又跑到公司申請的考試。”
第二年,翁云凱發覺能學的東西都差不多了,如果沿著這條路繼續做下去,“要么一直做到合伙人,要么是到一家企業去做財務總監,我都不愿意”。 想清楚之后,他辭掉了工作,準備出國讀MBA深造。在準備出國的過程中,他試著往新東方學校遞了一份簡歷,“因為教英語對我出國讀書很有。”
可能讓翁云凱沒想到的是,這份工作他一做就是7年,出國讀書的計劃被長期擱置了。做了兩年半的老師之后,2001年他開始成為項目負責人,2003年競聘當上了部門主任,去年1月又兼任了北京學校的校長助理。“這份工作讓我看到了比計劃中大的機會,干的過程中我也真正走上了管理崗位,在事實面前選擇了先實踐再補理論。”
2007年4月16日,翁云凱與俞敏洪來到我校(西安外國語大學)做演講。翁云凱的演講的內容總起來就兩個字----思路。他一直強調思維方式的重要性。
如:想追一名心怡的女生。不要總來那種老套的方法,試著來點新鮮的。比如對她說:“Your father must be a theif.”但凡有素質的女生就不會說:“你爸才是賊呢!”她會問:“你怎么知道的呢?”你可以說:“Because ha stole all the stars and put them into your eyes.”
他還說了有一次他女朋友過生日,他送了一個pear,外面是精美的包裝。他女朋友就問了:“你送我梨干嘛呀?”他的回答是:“Because I don't know what a pear tastes like to you .”意思是:我很關心你的品味。另一層寓意是“你與別人不同”。
他是北京人,因此有老外常問他對上海感覺怎么樣。說實話,上海比北京要繁榮得多。而他的回答是:“Shanghai is very beautiful,it likes my girlfriend.But Beijing likes my mum.”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先了解新聞廣播和影視劇的區別何在。新聞廣播是最合乎標準的書面語言,措辭、語法、各種句式結構非常嚴謹,雖然它比生活口語難學一些,但是對更偏愛于“英語書面學習”的國人來說,只要下夠足夠的功夫,攻克下它就成為易事了。而對于英文影視劇,因為內容全部由日常對話組成,句子結構更為隨意,語速也比新聞廣播要快上很多,而且加之俚語頻出,讓很多英語基礎不錯的人聽后也會百思不得其解。
因此,看原版英語影視劇是自學者練習英語聽說的最好途徑。但這種學習方式是有技巧的,做到以下五點,相信你的英語水平就會有很大的提升。
第一、創造出“被英語包圍”的學習環境。
如果你的條件允許(最好是沒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就讓能放出英文聲音和圖像的電器開著,把英文影視劇當成娛樂和背景音樂,想看圖像時就看,不想看就不看,可以借此練練聽力,完全不用有任何壓力和目標;時間長了以后,你會發現英語正在變得越來越熟悉,甚至在心不在焉時聽到的個別字句更容易被記住和了解。如果你把學英語這件事真的當成是“學習”,反而不如用潛意識去試著接觸英語來得更有效。
第二、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英文影視劇。
如果你的英語水平在初級階段,最好肥皂劇作為學習材料,比較好的選擇是曾獲得全美收視冠軍的Desperate Housewives(絕望主婦)因為劇中的語言比較簡單,而且也很地道,更貼近日常生活,比情景劇的會話場景更為豐富,方便初學者的理解。如果你的英語水平比較高,選擇的范圍就會更廣一些,比如《prison break》、《Ugly betty》、《Las Vegas》等比較經典的影視劇,對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習者非常有幫助。
第三、掌握正確的學習技巧。
大多數人看英語影視節目,思維都是跟在聲音后面走,對對白缺少邏輯分析,窮于招架,往往第一句還沒明白,第二句就緊跟而來了。其實主動去分析劇情也是一種交互,先有了參與感,才能保證整體劇情的連貫性和娛樂性。因此聽英語時的應該重點放在劇情和畫面,對聲音泛聽才是能欣賞全劇的正確辦法。對聲音泛聽時確實會漏掉很多細節,但這是必要的犧牲;等到英語思維提升了,口語水平提升了,細節的部分就會慢慢浮出水面。之后不斷地把聽到的一些英語表示法應用到自己的口語當中,加強對畫面的融入,把自己想象進畫面,甚至把自己融入進劇情,通過這個過程逐漸提升自己的英語思維。其實聽多了很多常用的口頭禪會不直覺地說出來,就能自然而然地模仿音和調。直到常用的詞句掌握越來越多的時候,思維也越來越有時間去關注比較難的詞,當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時,水平也自然慢慢提升了。
第四、采用“死磕到底”的學習方式。
千萬不要幻想著看一兩遍電影就可以達到提升英語水平的目的,如果不把光盤看得沒法再播放,閉著眼睛都能在腦海中浮現演員的表情和動作,那么我只能說你還沒有學習到位。在開始學習時,可以配上字幕看,但是隨著對劇情的了解和熟悉,最好不要再看字幕,讓自己沉浸在劇情中去感受、去理解,循序漸進地掌握所有的語言點。建議每天花一兩個小時,每次看一集,每一集至少看四遍(越多越好)。第一遍以了解劇情為主,不必在意能聽懂多少;第二遍全神貫注地觀看,盡可能地去理解;第三遍要有針對性地觀看,對于不易聽懂的對話要反復多次聽,對實在聽不懂的,就請教別人或者想辦法了解;第四遍,將這一集配上英文字幕再看一遍。最后梳理一遍難點和生詞,并將一些比較好的表達方式、慣用法等記錄下來作為積累,并不斷練習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四遍以上就可以進行泛聽了,讓這些劇情隨時響在你的耳邊腦海,直到刻在心中為止。
第五、備好看影視劇的“補給養料” 。
無論你的英語水平高低,在看英文影視劇的時候都難免會遇到陌生的詞匯、語法和俚語。所以在看影視劇的同時還要做好準備工作,比如相應增大閱讀量,以增加詞匯、慣用法、流行語以及文化背景知識。由于我們目前能接觸的絕大部分為美國影視資料,建議大家多看一點有關美國的語言文化資料。另外還要讀一些有關美國流行口語和俚語的書籍,否則一上來就看英文影視劇,不僅會弄得一頭霧水,而且強烈的受挫感會摧毀你剛剛建立的信心。
英語口語究竟怎么學
口語好的三大境界:
對于“口語好”的理解,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境界:
1.談吐精湛、論理透徹,用詞到位、傳神,甚至達到了“一言以興邦”的力度。
2.交流無障礙。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可以隨心所欲、談天說地。
3.可以自如地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英語表達出來,雖然對有些陌生話題會言談不流暢,用詞不一定恰當,但可以讓外國人基本明白你要表達的意思。
母語是英語的人要想達到第一個境界也并非易事,所以“1”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的口語學習目標應鎖定在“3”或“2”上。若想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達到“3”或“2”的水平——
練好口語五步曲:
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練習口語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步:大量背誦原汁原味的單句、對話、生活習語。對一個缺乏廣泛英語環境的中國學生來說,提高口語能力的最好辦法其實就是最簡單的背誦,這叫“熟背英語三千句,不會寫來也會講”。
第二步:把每天背誦過的素材反復消化,借助想象力,身臨其境把它們表演出來。
第三步:寫日記。這個習慣看上去練習的是寫作,其實它更是練習口語的妙法。當你動筆的同時,你的大腦正在激烈地做著英文體操。用英文進行思維是高級的口語訓練方法。
第四步:大量閱讀報刊、雜志及各種故事、雜文,之后將它們復述出來。提示:是“復述”而非“背誦”。同一篇文章的復述工作應該反復滾動。
第五步:一年左右逐漸過渡到用英文進行日常的思維活動。
Partner要找專業人士:
那么究竟找不找老外做Partner練口語呢?答案是:找,但要找得聰明而專業。如述步驟,到了“寫日記”這一環節,你應該讓老外幫你定期地修改,同時囑咐他修改時用口語化的句子,如果在機構學習,有外教的幫助就更方便。上述第四、五步驟也應該借助老外,讓他幫你定期地糾正。
Partner的選擇方面當然是要選一位母語是英語并樂意進行語言互助的外國人進行演習。既然是演習就應該不打無準備之仗,選個話題找好資料做好充分準備,只有這樣的“交流”才能真正獲益。所謂演習就不可能太頻繁,還是力求演習一次就得有一次收獲為好。
總之,語言的學習首先還是要靠自己!背過的東西究竟消化了多少?用活了多少?每天又積累了多少新的表達?日記是用英文記的嗎?讓外教糾正過了嗎?糾正過的地方,你吃透了嗎?滾動復習了嗎……就像那句名言講的:“每天只要多一點點。比別人多一點自律、多一點行動、多一點練習、多一點決心、多一點記憶,多一點點就能創造奇跡!”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