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靚穎—堅強的“海豚公主”
張靚穎(1984年10月11日-),中國女歌手,四川成都人。2005年參加湖南衛視舉辦的超級女聲比賽,獲得季軍。因張靚穎在比賽中唱出高難度的海豚音,所以其支持者賦予她“海豚公主”的美譽。賽后簽約華誼兄弟音樂和華友世紀,成為歌手加入樂壇。2009年約滿后,與朋友合組少城時代公司,同時與環球唱片簽署全球唱片約。
她,帶著堅定和勇敢,唱著愛和夢想的歌曲
她,用感性的聲音和細密的情感構筑起強大的內心世界,有異于同齡人的成熟及堅忍。這是成長過程中,她已習慣的堅強和倔強。她知道自己追求什么,沿著直覺和信念去走,一年一年,一次一次,在不經意間,她的聲音和情感帶著她,穿越了千萬的人群和不同內心的軌跡……
“音樂讓我呼吸”
3歲時,她第一次聽到讓自己全身細胞躍動的音符,來自音樂的默契與感應仿佛與生俱來。她沒有錢請老師,就跟著卡帶學,省下幾天的飯錢買一張瑪麗亞?凱莉的卡帶,13元,成為了她的第一筆大開銷。沒有錢買walkman,她向同學借著聽,自己備上電池。為了能唱好英文歌,她一心要學好英文。努力唱歌,努力賺取學習音樂的高昂費用。音樂,已經融入她的血液、根植于她的生命里,任誰都無法剝離。
她說,“運動給我能量,音樂讓我呼吸”。“音樂就像是我一個形影不離的朋友,在任何情況下,隨時隨地都想唱歌。”她只想做個歌手,“我希望未來如果有人提起張靚穎的名字,不要模糊我的身份,請記住,我是一個歌手。”
做最真實的自己
她笑起來很美,但面對陌生人會莫名拘謹,面對鏡頭依然會有點緊張。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她?曾經舞臺上那個神秘唯美、距離感強烈的,抑或是私下外向愛笑、喜歡和所有“涼粉”打成一片的張靚穎?事實上,她只是有點情緒化,你也許幸運地遇上了開心的她,也許某一天,她心情不好,變得有些冷漠。很真實,還沒有學會客套的招牌微笑,不會掩飾本真的情緒。
她說,“只要努力,不要比較”,因為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對于流言蜚語,她不想辯駁,因為“時間會證明一切”。對于成為明星后的改變,她說“由一個自以為牽著命運走而被命運牽著走的人,變成了一個知道被命運牽著走卻每天幻想牽著命運走的人”。執著地追求音樂,讓她越飛越高,因為“你付出努力,不會所有人都視而不見”。
兒時“海豚公主”看動畫片學英語
很多“涼粉”都是被張靚穎的英文歌所傾倒,那么“海豚公主”是怎樣開始學習英文,又是怎樣喜歡上英文歌的呢?
張靚穎說:“小時候喜歡看動畫片《美女與野獸》,由于都是英文版,于是買卡帶來聽,還要學著里面的發音來背。當時出于興趣才學習英語,所以很自然地就逐漸喜歡上了說英語。”
“海豚公主”能夠用純正的英文歌征服眾多“涼粉”,與其開始學習英語時的訓練方法是分不開的。她告訴記者:“那時很重視聽、說方面的訓練,經常把卡帶放在身邊,沒事就拿出來聽。”
長大一點后,張靚穎又開始喜歡瑪莉亞凱利的歌,并經常學著演唱。她漸漸發現,通過學唱英文歌來學習英語也是一種好方法,于是接觸的英文歌越來越多,英語能力提高得也越來越快。“在練歌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不懂或不熟的單詞,但又不能繞過去不理,這時我會馬上查字典,積累下來,就真的學會了很多新單詞,記住了很多經典句子。”
語言環境成就英語夢想
現在很多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都意識到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他們在學習方法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張靚穎就大家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出了良好的建議:“現在學英語的朋友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語言環境,所以建議他們要多交流,多說,多用,多練習。”其實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最終的目的都是使用,而現在很多青少年卻把英語學習當成一種應試手段,學了不用或用了不熟,這樣就制約了他們英語水平的提高。還有很多學英語的朋友,只注重語法或單詞,對聽、說方面的訓練少之又少,這樣都不利于真正掌握一門語言。聽、說、讀、寫、譯作為學習英語的幾個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五方面全面發展才能夠學好英語。
要成就一個真正的國際化歌手,并不是僅僅徒有虛表地跑到國外去隨便唱幾首中文歌鍍鍍金,還是讓國內歌迷粉絲興奮興奮,讓經紀公司不過是多些炒作點而已;恐怕必須具備三大必然條件,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首先歌手本人必須具備走出中國市場走向國際唱片市場的個人素質和先天條件。
張靚穎本人學英語出身的背景,和個人演唱英文歌曲深蘊其道駕輕就熟的能力,所以知道這個名字不管欣不欣賞她的人,早在05年超女比賽就已經深深體會到了。到了超女比賽決賽階段,張靚穎頂著多大的壓力在堅持唱英文歌,有時候無奈不得不照顧更加廣泛的觀眾群不得不唱中文歌,也是略略帶過,而且藏不住英文歌的西洋味道。
比賽結束后,張靚穎在個人音樂生涯的定位上,也一直在努力發揮自己這個最大的長項,不斷地融會歐美音樂曲風和文化,演唱英文歌曲,努力走國際化歌手的路線。很顯然這種堅持已經一步步被人接受。
坦率地說,國內目前的文化、音樂、電影、藝術等等,和國際接軌交流最大的障礙,還是語言問題。很多作家、藝術家、電影人、音樂人,即便是到了國外和同行交流,還是常常因為語言障礙,無法做到徹底不受束縛的內心溝通。
在目前新生代眾多的女歌手中,恐怕只有張靚穎和06超女冠軍尚雯婕比較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
張靚穎的英語,尚雯婕的法語,都曾親眼領教過,兩個人都可以不需要思考,現場張口就來,用英語和法語表達自己的思想。
試想想,如果張靚穎和布萊恩-麥克耐特聊天都要一個翻譯在一旁傳遞,又如何讓人相信她張口唱出來的“給和平一個機會”活動主題歌能夠有英語地道的發音和韻味呢?又如何能用自己的理解詮釋一首全新的英文創作歌曲,組委會又怎么可能邀請她其他99名國際巨星一起同臺呢?
其次,歌手背后必須有一家能觸及國際市場的經紀公司。
張靚穎應該非常慶幸,當初05年超級女聲比賽完后,能夠及時選擇了華誼作為東家。超級女聲作為一個歌唱選秀的媒體平臺,其地位和作用絕對應該算數一數二、無可厚非的。但是超女節目背后的天娛公司作為一家新興的經紀公司,未來發展阿岡不敢妄自斷言,但是作為目前摸著石頭過河的起步階段,外加手里捏著那么超女,很顯然不可能在短期內為張靚穎個人的事業前途發展做出非常好的規劃。
也許他們會為張靚穎接更多的廣告、賺更多的快錢,但是絕對不太可能在三年到五年內為張靚穎打造今天華誼兄弟為她打造的局面。
也許05年的超女張靚穎無法站在冠軍領獎臺上,也許頭兩年在國內歌壇的聲勢張靚穎也未必會超過冠軍,但是從長遠的發展,新東家華誼為她規劃的“以歌唱為根本,以國際為市場”的發展原則,絕對會發揮出越來越強勁的威力。
第三,中國的文化市場產生出更大的于國際接軌的市場需求。
GDP的飛速提升,讓中國的文化市場同樣飛速發展,今日中國的文化市場容量大大提高,和國際市場的融合度也越來越高。
特別是中國的電影市場一直努力在與歐美日韓等國家的電影市場融合接軌,這無疑會需要更多國際化的演員、藝人和歌手。
仔細想想,盡管馮小剛的《夜宴》并沒有預想那樣的成功和輝煌,但是張靚穎憑借《夜宴》的片尾曲《我用所有報答愛》必然也會讓更多的歐美觀眾了解和熟悉。
而未來很多好萊塢大片在拓展中國市場的時候,也必然會選擇和國內歌手藝人合作走音樂推廣配合的路線,這些都必然會為張靚穎這樣走國際化路線的新一代歌手創造一個更加良性的市場環境。
2009年5月,張靚穎接到《奧普拉脫口秀》節目組的邀請。參與節目錄制的嘉賓包括《美國偶像》《英國達人》的評委兼制作人,“選秀之父”西蒙?考威爾以及四組選秀藝人代表。藝人中除了張靚穎,還有遠在蘇格蘭老家通過Skype連線的英國大齡超女蘇珊大媽。
據悉,在選擇亞洲區選秀藝人的代表時,《奧普拉脫口秀》的總制作人根據節目的關注度和選手在網絡上各種視頻的點擊數,同時考量選手在賽后發展和影響等綜合因素后選擇了張靚穎。制作人稱:“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沒有經過刻意包裝過的實力選手,相同之處就是他們的表現刻意跨越國界,感動人心。”
這兩年無論工作多忙,張靚穎的英語口語課程始終沒有間斷過,平時與美國的樂手交流或是前不久在日本接受國外媒體的采訪,基本無需翻譯。在當天的節目錄制過程中,張靚穎全程用英語和奧普拉交流,應對自如。張靚穎講述了兒時與音樂結下的緣分,隨后因為迷戀瑪利亞?凱莉的聲音而苦練英文歌曲的成長經歷。張靚穎還演唱了張藝謀執導的《印象西湖》主題曲以及最新專輯里的歌曲《我的音樂讓我說》,精彩的表現征服全場。表演結束后,制作人當即請張靚穎再次返臺演唱《LovingYou》。當張靚穎的海豚音響起時,奧普拉、西蒙?考威爾和所有觀眾紛紛起身,用掌聲予以回應。事后西蒙表示愿意與張靚穎保持聯系,奧普拉兩次向張靚穎送上擁抱表示喜愛。
張靚穎流利英文接受BBC專訪: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yNDg2NDA=.html
張靚穎奧普拉脫口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E4MTIyODQ=.html
張靚穎《TO.BE.LOVED》: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5NDg5MzY4.html
張靚穎—Loving you: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xNjc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