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 Days to See(17)
我的手在栩栩如生的羅馬大理石雕像和后世的雕刻上逗留。我的手摸過米開朗基羅(譯注:1475-1564年,著名的佛羅倫薩畫家、雕刻家、建筑師和詩人,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杰出代表人物。)那鼓舞人心的英雄摩西雕塑石膏模;我感覺到羅丹(譯注:1840-1917年,著名的法國雕塑家)的力量。我對哥特木刻的熱忱精神感到敬畏。這些能被觸摸到的藝術作品對我有著實在的意義,但即使這些藝術品既是為了觀看又是為了摸的,我也只能是猜度我仍未發現的美妙。我能贊嘆一只古希臘花瓶簡單的線條,但我對它的圖案裝飾卻是迷惘的。
所以,在我能看的第二天,我要通過人類的藝術努力探究人生的靈魂。通過觸摸我知道了的事情,我現在要看見它對宗教泰然虔誠奉獻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前期作品到狂熱夢幻的現代派作品。我要仔細端詳拉斐爾、達芬奇、提香(譯注:1477-1576年,著名的威尼斯畫家)和瑞姆布蘭特(譯:1606- 1669年,著名的荷蘭巴羅克畫家,荷蘭油畫派領袖,歐洲藝術大師。)的油畫。我要讓我的眼睛飽享維勒內茲(譯注:1528-1588年,意大利威尼斯派畫家)那熾烈的色彩,研究埃爾。格列科(譯注:1548-1625年,西班牙畫家)的神秘,從科羅(譯注:1796-1875年,法國風景畫家)那里領略大自然的新視覺。啊!對你們有眼能看的人來說,在那些時代的藝術中有多么豐富的意義和美感。
在我對這座藝術殿堂的短暫訪問中,我不應只能看到那對你開放的偉大藝術世界的一個部分,我只能是獲得一個表面的印象。藝術家告訴我,要能真正深刻地鑒賞,他得要訓練他的眼力。他必須通過經驗學會衡量線條構圖,形態和色彩的價值。如果我有眼睛,我會多么幸福地從事如此迷人的研究!但是,有人告訴我,對你們有眼睛可看的許多人來說,藝術的世界是一片黑暗,未曾開發,未曾照亮。
多么不情愿,我要離開大都會博物館,那里有開啟美的鑰匙,這種美又被忽視了。而能看見的人卻不需要到大都會博物館去找到這開啟美的鑰匙。這相同的鑰匙也在較小的博物館,甚至小圖書館的書架上的書中等待著。當然,在我想象的能看見的有限時間里,我該選擇那在盡短的時間內打開最偉大寶庫的鑰匙所在的地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英語 美文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essay/4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