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學外語的方法
豐子愷(1898.11.9-1975.9.15)原名豐潤,名仁。浙江桐鄉石門鎮人。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和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解放后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豐子愷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藝術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協副主席,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中國畫院院長。
十年動亂期間,遭受迫害,積郁成病,于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終年七十八歲。
藝術家豐子愷不僅是著名的畫家,而且是有名的文學家和翻譯家。他一生勤奮好學,刻苦鉆研,除搞作畫,練書法,寫隨筆外,先后學過日文,英語,俄語,并用這3種外文翻譯了大量的音樂,美術,理論和文學作品。
他學外文的方法 是有計劃地熟讀課文,或以中譯本為參考,熟讀原著。每天讀一新課,同時不斷地溫習舊課。
為了加深記憶,牢固掌握所學東西,他常采取有計劃的重復的方法掌握所學的東西。如讀一篇文章,每讀一遍,在文章下面劃一筆,一筆一筆積起來,組成一個“讀”字的繁體字“ ”,即表示他把這篇文章讀了22遍。具體的辦法是這樣:第一天他把第1課讀10遍,寫下左邊的言字旁和右上的士字;第二天把第二課同樣讀10遍,再把每一課溫五遍,在士字下加寫一個四字;第三天把第三課讀10遍,第二課溫5遍,每一課溫5遍,寫下目字;第四天把第四課讀10遍,重溫第二,三課,同時把第一課再溫2遍結束,即完成“ ”字的最后兩只腳。這樣1課課文反復讀下去,終于在每1課下面都寫上一個完整的“ ”字像這樣22遍分4天讀,比一天讀22遍收獲更大。可見,豐子愷先生學外語是下了一番工夫的,他這種刻苦自修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0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