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學英語不走正路
王小波(1952——1997年)當代著名學者、作家,漢族。1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隊,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商品學專業。1984年至l988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后回國,曾任教于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后辭職專事寫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區第八區。王小波為人、為文都頗有特立獨行的意味,其寫作標榜“智慧”、“自然的人性愛”“有趣”,別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自稱師承穆旦(查良錚)。
王小波用他短暫的生命給世間留下了豐厚的遺產。有人欣賞他雜文的譏誚反諷,有人享受他小說的天馬行空,有人贊揚他激情浪漫,有人仰慕他特立獨行。在這些表象的背后,他一生最珍貴的東西,是對自由的追求。
正如他的妻子李銀河所說,人們喜歡王小波,首先是喜歡他的自由精神?!巴跣〔ㄒ簧釔圩杂桑恍缸非笞杂傻膬r值、自由的寫作和自由的生活方式”,“自由是一個最美好的詞,一個最美好的價值”。
王小波用他的生活和寫作,去實踐這種價值、傳播這種價值。他讓人們看到,一個自由的人,既可以享受思維的樂趣,擁抱理性與常識,也可以跟隨靈魂的舞蹈,在凡俗生活之外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一個自由的人,是最具有判斷力的人,同時也是最具有創造力的人。
王小波學英文不走正路,這也沒有什么好奇怪的,因為他根本就是一個不走正路的人。從小到大,獎狀之類永遠和他無緣,正道兒上永遠看不見他,如果提起什么旁門左道,他的興趣可大了。其實那個時候,不走正道兒的人不只他一個,簡直是人人如此,大家伙兒都瘋瘋顛顛的不務正業。工人不做工,農民不下地,學生不念書,和堂?吉訶德先生一樣,腦子里灌滿了奇思異想,舉著長矛,和想象中的邪惡巨人搏斗。至于知識分子,更是靠邊站的貨,連撒癔癥式的革命都沒他們的份兒。其實他們不是不想加入革命黨,只是像阿Q一樣,橫豎加入不進去而已。
王小波學英語的方法與眾不同,不是從初級讀本開始,循序漸進。學了沒多少日子,就開始攻讀莎士比亞。當然這種辦法學英語不是不行,只是學著費勁而已。就像一個人爬山不沿山路走,專往樹棵子里鉆。那一陣子他學了不少中古英語,感覺也不錯,只是像學了屠龍術一樣無處施展。在這一點上他是受了黃先生的影響,因為學英文學到中古英語是僻了點,但再怎么說,也僻不過古西夏文和古突厥文。有其師必有其徒,這話真是一點也不假。
那年月,知識分子是怪可憐的。自己的本行不許干,想干革命又沒人要,干什么都不成,真是動輒得咎。正像茨威格名著《象棋的故事》中的那個家伙,憋得難受,只能干點兒明知沒用的事情。據說北京有一位老先生,把一部牛津英文大字典一字不落,從頭背到尾,再從尾背到頭,每年一次。研究學問,在環境的逼迫下,竟然成為一種無可奈何的對無聊的排遣。陳景潤先生苦苦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也許就是出于這樣的動機。王小波以他的方法學英文,分明也正在加入這一行列。實際上,即使你用高效率的方法學習英文,又能怎樣,學成后難道還能派你出國留學去?還不如在那里鐵杵磨針,至少一年到頭都有活兒干。
王小波在英文上真沒少下力氣,這一點你看看他的詞典就全明白了。他那本英漢大詞典,凡是手能翻到的地方都是烏黑的,翻得越多的地方也就越黑。如果把這本書送到試驗室里作色調分析,保證能準確地得到每一個英文單詞在文獻中的使用頻度。
王小波記單詞的方法也和別人不一樣。他自稱:不用腦子記,而是用手記。辦法是把單詞放在面前,一遍一遍抄寫,總有寫會的時候。平時別人問他英文單詞怎么拼,他十有五六答不上來。但只要他的手拿起一管筆,就能準確無誤地把這個單詞寫下來。所以他這個辦法雖然臨池費墨多,再加上糟踐了無數紙張,但也有些可取之處。他這個法子是從王羲之那兒沿襲下來,原本是造就書法家的功夫,和學英文風馬牛不相及。他這樣誤打誤撞地亂用一回,雖然沒能成為英文書法上的王羲之,好歹記住了不少單詞,也可以算是獨辟蹊徑了。
這樣學了幾年之后,他終于可以抱著大部頭的英文書自得其樂地閱讀,按說英文應該是登堂入室了吧。事實上,按科班的標準,他的英文只會了一半。正像一個普通的業余者一樣,他對知識的掌握極不平衡。憑著翻爛了一本詞典的功夫,他的詞匯量相當驚人,縱然及不上那位背誦牛津大字典的老先生,但相去也不甚遠。所以他讀起書來十分流暢,哪怕科班出身的也趕不上。但是英文的全套功夫是聽說讀寫,讀字只占了四分之一。他寫英文也可以差強人意,當然流暢的語感是談不上了。然而,對于一個非英語環境的自學者,你根本無法指望他會成為另一個馬克?吐溫。他真正糟糕的是聽和說。毛病出在他的啟蒙老師——黃先生身上,因為他自己就既不能聽,也不能說。黃先生的俄語是科班出身,會話自然嫻熟非常。但輪到學英語時,他只是憑著對多種語言的理解,無師自通地學了一套啞巴英語。作為他的門徒,王小波的會話能力基本為零。
因為英語口語不好,王小波后來到美國留學時,受了不少挫折,也鬧了一些笑話。其中最有名的笑話出在佛羅里達的一個加油站。當時他到加油站加油,想給輪胎充點氣,就去問那兒的工作人員:“你們有氣嗎?”(Do you have air?)沒想到話從嘴里出來時,竟鬼使神差地變成了“Do you have ass?”(你們有屁股嗎?)只見那個人神色尷尬,不知道答什么好,說有不行,說沒有也不行。這時王小波也已經悟出這話說得不對頭,于是丟盔卸甲地掉頭溜走。一邊走一邊說:“他八成把我當成了個同性戀”。這件事情,從此被朋友們傳為笑談。
1980年9月,《唐人秘傳故事》 山東文藝出版社。
1992年3月,《王二風流史》 香港繁榮出版社。 1992年8月 《黃金時代》 臺灣聯經出版社。
1992年1月,《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與李銀河合著。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1992年7月,《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與李銀河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7月,《黃金時代》 華夏出版社。
1995年7月,《未來世界》 臺灣聯經出版社。
1996年11月,《思維的樂趣》 北岳文藝出版社。
1997年5月,《時代三部曲》包括《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三部小說集 花城出版社。出版于他逝世之后,當年曾引起轟動。
1997年5月,《我的精神家園》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7年10月,《沉默的大多數》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8年2月,《黑鐵時代》 時代文藝出版社。
1998年2月,《地久天長》 時代文藝出版社。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