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熱心慈善的功夫皇帝
從一個武術界奇才到銀幕功夫皇帝,從當初電影中的小和尚到現(xiàn)在生活中佛學智者。這就是李連杰,內(nèi)斂儒雅的東方魅力男子。至2007年李連杰在好萊塢的片酬是1500萬美金,成為亞洲最貴的演員!僅07年,李連杰主演了三部電影《功夫之王》、《投名狀》和《木乃伊3》,拿到了約4.65億元片酬。《投名狀》耗資3億,僅李連杰1人的片酬,就占去三分之一,因為,他是全球票房的保證。
除了電影方面取得的成就,李連杰也是出了名的熱心于公益事業(yè),他一手創(chuàng)辦的“壹基金”旨在成立一個慈善組織,為遭受天災苦難的人們舒解困境,目前為止已經(jīng)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反響。李連杰身體力行地擔當當起一個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在各種公開場合都不遺余力地為基金做宣傳,堪稱藝人中的楷模。
在我生活的不同階段,我都會有不同的日程表。現(xiàn)在,因為我正在拍美國電影,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習英語上。由于英語不是我的母語,我要投入很多的時間來學習它。其實不僅僅是學習,更要使用那些詞匯!我認識很多英語或中文說得很好的人,但面對攝像機的時候,他們也會感覺到語言障礙。所以在我面前,有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年輕人比較容易學習語言。作為一個成人,我發(fā)現(xiàn)在學習語言的時候考慮它的含義時非常重要的。首先,你必須認識這個詞;其次,了解它的內(nèi)涵;然后,用語音語調(diào)去表現(xiàn)那些內(nèi)涵。最困難的不是記憶詞匯或者背誦句子,而是如何用新的語言說話,同時表達出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如感激,悲傷,或者憤怒。詞匯中,有許多的潛臺詞,你必須從人物的角度去使用語言。
在開拍《致命武器4 》的前后,我開始學英語——大概是兩年前了。
學英語對我來說困難嗎?我想是的!那些句法,詞匯,潛在含義——他們都大大不同于國語(北京話)。比如,在國語中,代詞“他/她”是一樣的,但是在英語中就不同了, men和women是完全不同的代名詞。這樣的轉(zhuǎn)變對我來說具有挑戰(zhàn)性,因為我很習慣于用同一個代詞指代一切。你從來都不會去考慮語言學中這些微妙的區(qū)別,直到你開始學習一種新的語言。
我學英語的時候,總是會拿它和國語作比較。例如,英語中動詞和名詞如何安置的,對應的,在國語中又是怎樣擺放的。當然啦,兩種語言的句子結(jié)構(gòu)非常不同,作比較不一定會有幫助。但因為國語是我唯一通曉的語言,我只好找出這些相似點。
我花了多少時間來學英語?我隨時都學。我有個英語老師,每天教我兩小時的英語。我從電影電視上學習美國人如何與他人交談。當我拍攝影片的時候,會有一個口語教師來糾正我的發(fā)音。
我發(fā)現(xiàn)學習一種新的語言最好的方法是通過社會交往來學習。你遇到人,傾聽他們說話,試著用他們的語言和他們對話。以前在中國,我受過很少關于語言和寫作能力方面的教育,因為我一直忙于武術訓練。因此,我學習語言大都來自于每日與同事們,教練,以及整個社會的交流。
英語訪談-李連杰(CNN,2003):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gyNjUyNTY=.html
CCTV-9 李連杰訪談:
http://v.ku6.com/show/bvPtwMXve9y41Ug-.html
龍之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wMjA4NzI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