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蕾—沒文化真害人
1999年,徐靜蕾以位居第二的選票,當選為北京大學生評選的最受歡迎的時代女星, 與當選第一名的徐帆僅差100票;《新周刊》說她是“讓人感覺很舒服”的“98年十大驚艷”之一;成為美國運動品牌CONVERSE(匡威)在中國區的品牌代言人。(這是CONVERSE(匡威)繼NBA巨星“郵差”卡爾?馬龍簽約匡威2000年品牌代言人之后的亞洲新舉措。)
2000年,她又榮獲全國第七屆電影表演學會獎,第七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對她的評價是“清新怡人”;她和濮存昕等人并列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據說在觀眾里喜歡她的從小孩兒到老人都有,而且不少,她在不經意間變成不是偶像的絕對偶像。
徐靜蕾自成名以來,那清麗的女孩形象一直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偶像,有一點夢幻有一點倔強有一點恬淡還有一點說不清楚……徐靜蕾就是這樣出現在我們視野里。有人說,徐靜蕾清淡如菊;也有人說她芳雅似蘭;還有人說她是綠茶,嗅之芳香撲鼻,入口清涼回味長久……這些個性,是那些錯過追星年齡的人或者不屑于追星的人,都會深深喜歡她。她那種舉手投足間淡然流露出的優雅、純情,更是迷倒無數少男少女。
大學俄語專業的徐靜蕾的英語大有長進。2008年12月8日,她的新書《公開!老徐的南非英文書》在南非駐北京大使館舉行新書發布會。
該書堪稱是一本英語指南,以老徐的南非之行為載體,告訴英語愛好者在飛機上,酒店里,景點前怎樣使用合適的英語。
徐靜蕾自曝因為大學俄語專業的緣故,對英語的掌握堪稱是“文盲”,她透露,在網上和朋友聊天,朋友發過來一個“How are you”,她回過去“什么意思”。連“How are you”都不懂的老徐能出英文書,可見下了一番大功夫。
徐靜蕾在讀書時期學的是俄語,所以英文一向是她的大難題,“出席國外電影節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我肯定會說英文,然后經常有人過來跟我說一大通東西,但我就只能呆了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每次之后都痛下決心一定要學英語。”徐靜蕾解釋說,學英文對她來說其實只是“掃盲”,學習一下這個所謂現代人必須掌握的技能,而在這本游記里,英文也只是其中的創意,主要是把自己一些很笨的經歷跟大家分享。當有記者問她是否擔心被說出的是三角貓英文,她則說:“我出的就是三角貓英文書嘛!”
老徐的英文水平可以從她在該書的自序見出端詳:聽說我用英語寫序,在美國的好友鼓勵說,very 好!very厲害!younger sister你brave地往前going。
徐靜蕾本人非常熱衷于英語學習,曾經在2007年去紐約學習英語。此行南非,徐靜蕾的英文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
書里也公開了一些老徐的糗事。比如,有一次老徐一行人回到酒店,各自休息。吃了飯之后,便有“噩耗”傳來。幾個隨行的同志還有老徐的房間都被狒狒當面洗劫……房間里人仰馬翻,一幅革命剛剛過去的樣子。這才發現窗戶上寫有英文的注意提示:不要開窗出門!“沒文化真害人,進一步看出,掃盲行動是多么的重要,那幾個平日吹噓自己英文好的同志現在都到哪里去了……怎么也沒看懂?所幸丟的都是食物,有驚無險。”
34歲的“老徐”在博客里先回憶了自己在美國的生活經歷。徐靜蕾透露,自己在美國每天打掃房間、做飯、洗衣服,空閑就學歷史知識,看科學方面的書。為了學好英語,她常買八卦雜志看,但是不懂的單詞太多了,查也查不過來,索性自暴自棄,就只看圖片和看得懂的新聞。雖然在國內她本人不時出現在八卦雜志上,但當以讀者的身份看國外明星的八卦消息時,徐靜蕾不由得非常興奮,“誰和誰又好了,誰和誰又吵了,誰和誰又生小孩了,誰和誰又互相謾罵了,看得還挺帶勁。”
拍攝電影《最初的愛,最后的愛》時,由于劇中一半臺詞為英語,幾乎沒有任何英語基礎的徐靜蕾請來兩位英文老師擔任“貼身保鏢”,走到哪學到哪。老徐笑稱,自己學英語的招數是聽英文歌曲和看英文廣告。“短小、優美的歌曲或廣告片能調動我學英語的積極性,歌詞也有助于學習過去時和定語從句等語法。”徐在其博客中坦陳。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3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