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勝潮—學英語貴在堅持
費勝潮,湖北省武漢人,中國外交部翻譯室英文處處長,溫家寶總理翻譯,先后陪同國家領導人出訪過50多個國家。在一些重大國際事件中,常常能在中國領導人身邊發現他的身影。
1980年—1986年就讀于武大附小;
1986年—1992年就讀于武漢外國語學校;
1992年—1996年就讀于武漢大學;
1996年,外交部在鄂招聘翻譯,招聘考點設在武大。費勝潮憑著極富磁性的嗓音、出色的口語、扎實的學科基礎;贏得考官的好感,順利通過招聘考試。當年11月,正式成為外交部英語翻譯;
費勝潮曾隨財政部代表團訪美,并被派到歐盟學習同聲傳譯,學成歸國后,多次隨外交部部長出國訪問,并擔當國際會議的翻譯。2008年和2009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時,他都擔任翻譯。
費勝潮應邀回到武漢外國語學校,與母校400余名學弟學妹們進行了交流。精彩的演講,博得陣陣掌聲。
為外交部翻譯室“招生”
費勝潮說,接到母校邀請后,他立即向外交部請示,得到肯定答復才決定回漢。他說,回漢前,外交部有關領導交待,除了看望老師,還要完成一項特殊的任務:為外交部翻譯室“招生”,希望英語拔尖的外校學生,今后能到外交部工作。
高峰時,一年出差140余天
當翻譯非常辛苦。費勝潮說,自己經常出差,高峰時,一年有140多天出差在外。一天凌晨,他突然從睡夢中驚醒,正在琢磨自己是在印度還是別的什么地方時,妻子關切的詢問才使他想起,是在北京的家中。在外交部工作11年,費勝潮曾出訪過50個國家和地區。
注意積累會有收獲
1996年,外交部在武漢大學招聘,費勝潮通過了人事和外交部專業考試,面試時,考官要他回答對國企改革的看法。由于平時對此多有關注,他順利地通過了面試。他說,從事翻譯工作,如果平時了解相關知識,翻譯起來就相對容易,即使是“臨時抱佛腳”,也比“不入門”好。他建議現場學生,平時注意積累。
學英語貴在堅持
有同學問:學英語有什么心得?費勝潮說,欲速則不達,貴在堅持。“學英語,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他說,與其在一段時間內,每天學8小時,還不如堅持8年,每天學1小時。他建議,每天早上用半小時大聲朗讀,掌握語音語調,同時,多看簡版英文原著,多聽磁帶。同時,要學以致用,用而促學,會用英語,才會更有興趣。
費勝潮同時也介紹了關于外交翻譯所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1 大而不強,結構失衡
2 重外輕中,重口譯輕筆譯
3 翻譯的中國特色(指仍帶有中式英語)
4 中國特色的翻譯(如不折騰,科學發展觀,三個代表等詞匯的翻譯)
5 蘿卜快了不洗泥
對于外交翻譯的基本素質,費勝潮介紹周總理曾指出應是:站穩立場,把握改革,熟悉業務,嚴守紀律。而費勝潮自己總結為:
1 靠得住
2 有本事:專業技能;文字功底;知識面;學習能力;實踐經驗。
3 守紀律
4 靜得下心,沉得住氣:外交翻譯如同運動員,在比賽中要緊張,但是不能過度緊張。而英文的翻譯是壓力最大的。因為現在懂英語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的英語水平也越來越高。所以心理素質一定要好,要不怕被糾錯,抗壓能力要強。
5 好身體:外交部的高翻們一般都是按照世界時間上班的,遇到突發事件要迅速反應。經常出差,有時候一覺醒來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也是常有的事。
費勝潮還介紹了外交部高翻們的一些筆譯和口譯訓練:
筆譯訓練:
1 脫產訓練 :背固定譯法,常用詞匯的譯法;行文格式的掌握;筆譯成品的學習;筆譯的練習;練習講評。
2 在崗提高:初稿--與改稿者商榷花臉稿--再修改
3 交流互鑒 :跟蹤形勢--專家講座--譯協討論--內部研討--定期不定期整理詞匯譯法
口譯則為國內訓練 + 國外留學:
1 記憶練習是前奏,是基礎。要抓住頭尾和主線。起始點要記清。
2 筆記練習 需要重點訓練,也是最耗時的。
3 同傳練習:記憶和筆記是基礎,統籌兼顧是難點。
4 實戰磨煉--每日練習--每周考核--集體練習--半年考核--年終考核
他當時就是經過魔鬼訓練之后,有工作,然后有去歐盟翻譯司學習同傳。他說最開始的脫產訓練,上午一般就是筆記的訓練,聽新聞,每一條新聞都得一條一條的過。下午則一般進行專題的訓練。可能每天不同專題,再學習該專題的詞匯。每周都會有考試,考察這一周所學詞匯是否記住。有時候,為了增大壓力,還會把考試的最后兩名公布出來,希望以此來激烈大家。高翻室的競爭很激烈,但是這種競爭更多時候是一種良性競爭。憑實力說話。
他也強調筆記記得是骨架,血肉都應該在腦子里。一般人可以采用先跟讀新聞聯播,再跟讀BBC,VOA之類的,再到直接同傳慢速voa來練習。中間還穿插了一些他自己在做外交翻譯時的一些小趣事,并且現場請了兩個人做復述,費勝潮本人還親自做了口譯筆記的演示。
交流會上,武漢大學外院的師生與費勝潮近距離接觸。他介紹了外交部的情況,因為武大學子每年都有進外交部的,可能大家對外交部招人的流程,標準以及相關事宜都很關注吧。他笑著說,進了外交部可以說是生活不用愁,但是發財也基本不用想了。因為外交部的工資是不可能高過企業的,如果以賺錢為目的,肯定是不行的。而進外交部,更要求大家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和過硬的業務素質。愛國是要發自內心的,國家的利益始終擺在首位。
后來進入互動環節。關于第一外語和第二外語的學習問題,費勝潮開玩笑地說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他說他自己的二外是法語,但是學的不行。到現在都一直很后悔,很遺憾。比如說倫敦峰會上,如果薩科奇突然說句法語讓他翻,他估計也懵了。在外交部高翻室,英文處的同志們普遍二外水平不是特別高,但是法語處和其他非通用語的同志倒是英文都很好,這也是個很奇怪的現象。但是對于學生個人的情況來說,現階段是哪個專業,還是應該把自己的專業學好。畢竟以后出去自己的優勢還是在本專業語言,何況每個人每個階段都要抓住主要矛盾。有余力再去學自己有興趣的,或者專攻某一方向。雖然現在全民都在學外語,很多人也說外語競爭很激烈。但是我們也要充分相信外語人才還是有很大市場的,查查027。
費勝潮還在交流中提到了北外高翻,現在有很多人說現在擴招,導致每年那么多翻譯畢業,使行情不好。但他認為,不管招多少人,每年畢業的高精尖人才還是少數。而只有這些人才會對市場有真正的沖擊。所以每個人把自己的實力打造好,是金子一定會發光。想進高翻室,先要通過公務員考試,再通過外交部考試,再通過高翻室的考試。如果沒有通過高翻室的考試,仍可以選擇去外交部其他部門工作。
費勝潮還鼓勵武大的校友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每一分鐘都是自己的。在學校學習每一門課都是有用的。就算我們沒有興趣,也應該保證課堂的質量。他舉例說,當時他上學的時候,學習文學史覺得很痛苦,背英國歷代的王室也覺得很痛苦。可是到了工作中,就遇到領導人問這個人是哪個家族的?這個王子和那個公主是什么關系?如果接觸到女王,或者其他人士,談話的話題也可能會設計到藝術,文學。所以說學習文學史是肯定有用的。
當然,交流中也不乏輕松,費勝潮講了個笑話,說是有一次做一個宴會的翻譯。三個翻譯,所以決定三個人輪流翻譯,這樣大家都可以有時間吃飯,他本人是第三個去翻譯的,坐在首長旁邊的是一位印度領導人,印度領導人就對他說“Have you been to India?”他本人想都沒想,直接給首長翻譯了“您去過印度嗎?”結果首長很無奈的說,"我都回答他兩遍了..." 原來那個印度領導人是問翻譯有沒有去過印度,可是每個翻譯都以為是問首長的,所以每個人都給首長翻譯了一遍。
今年 36歲的費勝潮出生于江城武漢。父親費蒲生是一名大學教師,十分注重對子女的塑造。費勝潮的中學生涯是在武漢外國語學校度過的,那時他對航空、船舶、兵器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到一年他便翻完了學校圖書館里的中文版圖書,于是不過癮的他又找來相關的英文版圖書閱讀,這在無意中激發了他學英語的熱情。很快,費勝潮成為了學校里的英語佼佼者,常常參加校園里舉辦的英文辯論賽。
高中畢業時,發展全面、英語出眾的費勝潮考入武漢大學。一進大學,費勝潮便選修了經濟 學的雙學位,并先后加入學校多個社團。足球場上,膚色較深的他常常在對方的嚴密防守中找到空當,給對方制造危險,同伴們都叫他“黑馬”。
1996年初夏,當同學們正忙著看招聘廣告時,出類拔萃的費勝潮已經拿到了某世界頂尖級 外企的錄用通知。但緊接著,外交部來到武漢大學招收翻譯人才,費勝潮得知這一消息后,決定去試一試。
費勝潮一路過關斬將,順利通過海選、初試。復試時,考官讓費勝潮用英文談談對國企改革的看法。這時,平時對時事的關注發揮了作用,他滔滔不絕地道出了自己的一番見解。幾位考官面帶微笑,彼此會心地點了點頭。
本以為大學期間的優異成績能使自己在外交部大展宏圖,誰知艱苦的軍訓結束后費勝潮才 得知:每年像自己這樣被招進外交部的名校尖子生有 200多人,通過半年的“魔鬼訓練”及層層考試,最終只有 4~ 6人能進入翻譯室英文處。
一天,一位前輩把大家帶進一個房間,里面放著一臺小電視,滾動播出英國BBC和美國
CNN兩個頻道的新聞。就在大家疑惑不解為什么一個電視機要不斷地換臺時,前輩發話了:“你們先聽著吧。 ”幾分鐘后,前輩再一次發話:“現在你們把原話記下來。”大家一愣,拿起筆來才發現,剛才聽到的一句也沒記住,大家這才理解外交翻譯的要求:不僅要翻譯功底好,而且還要有超強的記憶力,能在第一時間把過去幾分鐘內聽到的話一字不漏地翻譯出來。而這些,絕非一朝一夕能練就的。
經過近半年的訓練,瘦了一圈的費勝潮從眾人中脫穎而出,正式成為外交部英語翻譯。
在工作初期,費勝潮曾隨財政部代表團訪美,并被派往歐盟翻譯總司學習同聲傳譯。學成歸國后,多次隨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并擔任國際會議的翻譯。他工作出色,多次在年度考核中獲得優秀。
由于現任國家領導人大多有極強的工科背景,熟悉工業領域,提問非常專業,而外交部翻譯們又多為純語言或者文科出身,所以每次提前幾天接到任務后,費勝潮便要立即展開準備工作。有一次,他得知溫總理在行程中有可能會參觀某光纖廠,便立即上網查看那家企業的概況,并且將所有專業詞匯牢記于心。盡管費勝潮苦下工夫,但在翻譯時還是遇到了“攔路虎”,不知道一個新出現的詞怎么翻譯。情急之下,他只好詢問身邊的陪同人員,了解清楚后才根據意思翻譯出來。事后,溫總理并沒責備費勝潮,而是溫和地告訴他:“不會翻譯不要緊,翻譯錯了可不行。 ”總理的嚴謹、寬容讓費勝潮深為折服。
經歷了這件事,費勝潮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在涉及可能被參觀的企業時,費勝潮不僅要求自己清楚該企業的運營情況、主要產品,還要了解產品的工藝流程、機器的工作原理,甚至向團隊、教授請教。有時他提出一些具有很高專業水平的問題,專家們都難以相信他是文科出身。
在別人看來,無論是費勝潮所從事的工作,還是他所處的位置,無疑都是風光十足,只有他自己清楚風光背后的付出與辛苦。由于現任國家領導人大多有極強的工科背景,熟悉工業領域,提問非常專業,而外交部翻譯們又多為純語言或者文科出身,所以每次接到任務后,費勝潮總要提前幾天展開準備工作。隨著經驗的豐富,費勝潮的表現愈加出眾,并逐漸有了在記者招待會現場翻譯的機會。
但因為事先不知道刁鉆的記者們會問什么樣的問題,也不知道領導人會作出什么樣的回答,所以費勝潮日常的準備工作顯得尤為辛苦。為了熟知政策,費勝潮必須閱讀中央有關會議文件、《人民日報》社論;為了補充信息,他要關注媒體報道、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閱讀外電、外報,上網瀏覽信息等等,一切可能在記者會上會被涉及的內容,他都要做到未雨綢繆。
人們常會看到翻譯在領導人身后飛快地記錄著,那么他們的筆記本上都在記錄著什么呢?他們又是怎么做到快速記下話語然后來翻譯的呢?
費勝潮介紹,他們一進入翻譯室就要經歷“魔鬼訓練”,“每天都是大量高強度的培訓,一天長達8個小時,培訓內容包括記憶、筆記和同傳。”
“魔鬼訓練”中最難的是筆記,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從一開始只能記下大意到后來逐字逐詞地進行復述和翻譯。筆記中可以使用中文、英文、數字和符號,每一個人都還會有一些屬于自己的技巧和偏好。對于這些使用符號輔助記錄的筆記,翻譯們笑談,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天書”吧。
那么“天書”里面究竟在寫些什么呢?費勝潮介紹,比如“繼續”他就會用橫著的箭頭表示,上升的箭頭表示“發展”,拒絕則是一個叉,同意則是一個對勾。符號也能表示一句話,“很高興見到你”就用一個笑臉表示。
在“天書”中,一些特定的詞匯也能用符號或者數字來表示,“六方會談”就會記錄成6加上一個圓圈,5個常任理事國就會寫成“p5”。
“我們會快速地記錄下來,然后依據筆記的提示完成翻譯任務。”費勝潮說。
外交部的高級翻譯在工作中還有一項就是提供雙向翻譯,“像英、美、俄、日等國家都有外中翻譯力量,但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卻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提供雙向翻譯,也就是給外國的領導人做翻譯。”
在給外國領導人做翻譯的時候,有沒有什么講究呢?費勝潮說,由于各國領導人語音各異,所以最好能找到該領導人的視頻音頻材料,反復聆聽他的發音,這樣才能又快又好地領會并翻譯他的話。
追蹤外國領導人的發言材料,高級翻譯一般都會在聯合國網站搜尋聯大講話記錄,另外外國政府網站上的視頻也是他們搜尋的重點,“里面會有他們的近期講話,我們會著重看他的關注點在哪里,看他在一些重大的國內以及國際地區問題上的看法,然后從詞匯、語言、政策上做相應的準備。”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3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