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道隆—逆向學習英語的教授
他45歲自學英語口語,一年后成為翻譯。
他52歲自學電腦,成為電腦作家,迄今已寫作與翻譯了38本書。
他57歲學習和研究記憶方法,能背出圓周率1800余位。
他60余歲以極大的熱忱,催人奮進言行,鼓勵人們學習英語的熱情,使許許多多的人走向成功之路。
他就是曾任某學院少將副院長的鐘道隆教授。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1979年,鐘道隆以通信專家的身份出訪法國和德國。他在大學學的是俄語,英語是在工作中自學的,日常聽、說根本不行,他只好寸步不離翻譯左右,每當外出時,口袋里還得裝著一個"我住在XX旅館,我迷路了,請把我送回去"的紙條。鐘道隆內心的羞辱感油然而生:"我這個中國的高級工程師和總工程師只有這樣的英語水平,與文盲差不多,外國人會怎么看我們中國人,怎么看待中國軍隊?"回國后,鐘教授橫下一條心,非學會英語不可。
那一年,他 45 歲。
1980年1月31日,鐘道隆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因為正是這一天他終于悟出了學習英語口語聽力的正確方法,也就是他現在總結出來并大力推廣的逆向英語學習法。他是從聽京戲中得到的啟發,鐘道隆打小就非常喜歡聽京劇。那時候作為清華名教授的父親將他和母親從浙江農村接到了北京,他一開始就迷上了京戲,但卻聽不懂唱詞。直到60年代他和一京劇戲迷成了鄰居,鄰居采用解析的方法,即專聽一出戲,一句一句地聽,直到聽懂為止,認真聽懂了一出戲,再聽別的戲也就觸類旁通了。學會聽京戲的經歷再次激發了他學好英語的靈感。在此基礎上,他堅持從零做起,從聽最初的音標開始,他拋開教材,堅持聽錄音,并且默寫下來,不懂的地方反復聽,直到聽懂為止。慢慢聽句子、聽文章。他早起晚睡,工作之余每天學習五小時,節假日學習十幾個小時,長年堅持不懈,竟用壞收錄機十幾部,翻壞字典兩部。天道酬勤,他終于總結創造出了“聽、寫、說、背、想”五法并舉的“英語學習逆向法”,并用此法堅持刻苦學習。
十四個月后再次出國,他成為中國代表團正式翻譯。
一、啞巴英語的尷尬
我上中學時沒有學過音標,基本上是跟著教師念,對不對不得而知。有時會鬧出笑話,例如dining一room中的第一個i,不發i,而發ai,但是教師讀成i,我們也就跟著讀錯了,后來才糾正過來。上大學以后改學俄語,大學畢業以后又自學過一些英語,能閱讀有關的專業書籍。但是從來沒有學過“聽”和“說”,基本上是“啞巴英語”。
1979年45歲時第一次隨團去法國和德國參觀。當時我能閱讀自己熟悉的專業書刊,算是代表團中英語水平比較高的。但一到外國,除了一般的問候語以外幾乎都聽不懂,說不了,所以根本聽不懂技術講解。對于熟悉的專業書面材料,如果是用大寫字母寫成的說明,一時還反應不過來,需要在腦子中翻譯成小寫才看得懂。代表團團長還不時地鼓勵我“膽子大一些”。其實哪里是什么膽子大小的問題,聽不懂,說不了,看不懂,哪里來的膽子?
在國外期間,我與每一個不會外語的人一樣,口袋里裝著一個紙條,上寫“我住在XXX旅館,請把我送回去?!币苑酪坏┳呤r使用。我當時是某設計院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看著這樣的紙條,心里真有一種說不出的被侮辱感,“我這個中國高級工程師和總工程師只有這樣的水平,與文盲差不多,外國人怎么會看得起我們?”發憤之心油然而生,回國以后下決心發奮學習,努力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二、自學一年成翻譯
我問外國人,是不是因為到了中國,才故意把講話的速度放慢了?他們笑著回答說:“我們一直是用同一個語速講的,只不過是你的聽力提高了,覺得我們講得慢了?!睆倪@些經歷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由于英語水平的提高,技術講座中翻譯譯得對不對我也能作出判斷了。有時翻譯與我的理解不一致,在場的外籍華人一般情況下都說我的理解對(當然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我懂專業,其實專業翻譯們的英語水平比我高多了)。
這種情況重復多了,中國電子設備系統工程公司總經理1982年初訪問德國前提出讓我當翻譯。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我回答說干不了。但他堅持說我干得了,并給了我很多鼓勵。于是我進行了詳細的準備,擬定了一些情景對話。如:一到海關,可能問什么,怎么回答,參觀時可能會有什么問題,怎么翻譯等等,并且把準備好的稿子對著錄音機念,再放出來給自己聽,看像不像。盡管進行了這樣準備,一到國外,實際對話時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不是聽不懂就是說不了,困難極了。當時我手里隨時拿著一個本子,有聽不懂的,說不了的就立即記下來,晚上回到旅館,再累也要查詞典,看會話手冊,一定要把白天不明白的地方搞懂了以后才休息。
這件事情對我是一個轉折,大大地增加了我的自信心,確信自己是能學會英語的。能承擔口譯任務以后我仍然一點也不放松自學,每天仍堅持學習英語,以做到“曲不離口”、“常學常新”。有時別人間我:“你已經會說會聽了,就行了,為什么還花這么多時間學英語?”我只有回答說:“我喜歡英語”。這也是真的,比方說春節的時候,家里別的人看春節電視節目一直到半夜一兩點,我就一直學習英語到半夜一兩點。
與學其他知識一樣,自學英語必須要有一絲不茍和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碰到問題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只要搞不懂就一直要掛在心上,一有機會就要學要問。對于學到的東西決不要滿足于一知半解,而要深入鉆研,把邊邊角角的有關知識都搞清楚,只有這樣才會如同小學生學語文一樣,每天都能學到新的詞,掌握的英語知識才會越來越多,水平才會越來越高。
我比較注意總結學習經驗,每隔一段時間要回憶一下有什么經驗教訓和體會。我采用的學習方法沒有有形的課本,一開始只有聲音,必須“聽、寫、說、背、想”五法并舉,才能搞清楚錄音說的是什么,等到全部錄音都聽寫出來了,才有一個有形的課本,與通常的從有形的課本人手的“正向”方法不同,是“逆向”進行的,故名逆向法。
三、我是在國內學會的
有的人認為我學會英語是因為經常出國。其實我是學會了英語才出國的,不是出國以后才學會英語的。當然,在國外,有很好的學習英語的客觀條件和學好英語的可能性。但把可能性轉換成現實性,充分利用有利條件,還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少人一次一次地出國,但就是沒有學會英語。我第二次出國就當翻譯了。
其實就我本人學到英語知識的多少來說,有時在國內每天學的英語知識比在國外還多。因為在國外,有不少事務性的工作要做,尤其是作為翻譯出去,事務性工作就更多,沒有更多的時間坐下來學習英語。而在國內,一天下來學上五六個小時,可以學習不少英語知識。一位同事以前認為我是通過出國才學會英語的,后來他和我一起去荷蘭,看到我在國外也是每天堅持聽錄音,才說:“原來你是這樣學會英語的?!?
有的人只看到我現在的英語水平比較高這個結果,不了解這個結果是通過怎樣的艱苦努力才達到的。于是很容易認為我聰明,記憶力特別好,所以學會了英語。其實記憶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鍛煉得到的一種能力。
而且實踐證明,對困難估計得多一些比估計得少一些有利。對困難估計得多一些,就會腳踏實地,不會怠于求成。對困難估計不足就會企圖在短期內速成,結果半途而廢。為了學會英語,我下的功夫是很大的。下面舉幾個具體的例子:堅持每天聽寫A4的紙20頁,不達目的絕不休止,晚上開會晚了也要補上。從1980年1月31日到1983年2月我調到北京為止,三年內寫了一柜子的聽寫記錄,用去了圓珠筆芯一把(當時我把用完了的筆芯插在筆筒里,要看看用了多少就能學會英語),聽壞電子管錄音機9部,半導體收錄機3部,單放機4部,翻壞詞典兩本(因為我不斷地在上面寫和畫)。所以我經常對別人說:“詞詞皆辛苦”。這是我發自內心的話,并不是什么夸大之詞。
四、剛起步時水平并不高
有人認為我起步聽寫時的英語水平已經很高了,所以學會了。其實并不是這樣,1980年1月31日我聽寫的第一條新聞記錄稿如下(括弧內為聽不懂的詞): Iran’s foreign minister has condemned Canada for helping six American (diplomats ) escape from lran. He said the action violated international law and may lead to (worse) (treatment) for the fifty American (hostages) remaining in Tehran. The foreign minister warned that Canada would have to pay for its action. The six American (diplomats )(fled ) United States,embassy in Tehran when lranian (militants) (seized) the building on December 4th. The six (diplomats) hid in Canadian embassy for twelve weeks and left lran a few days ago by using Canadian passports, They return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n Wednesday. In Washington, the state department (called again on) Iran to release the remaining American hostages in Tehran. It said they must be freed before any effort can be made to (improve ) the(relations )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lran, The hostages have been held for eighty一eight days. 一共只有10來行的記錄中,屬于生詞就有: condemn、diplomat、violate、treatment、 hostage、 fled、embassy、militant、seize等九個。 寫出來認得但是聽不出來的還有: worse、call on、improve、relation等四處。 由此可見我剛起步時的英語水平是不高的,恐怕現在大部分中學和大學畢業的人都要比我當時的水平高多了。
五、見縫插針
學習英語要花大量的時間,到哪里去找這么多的時間呢?魯迅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是有的”,用我們通常的口頭語來說就是要“見縫插針”。
“見縫插針”,就是要把一般人看不起限的無所事事的導碎時間都利用起來。例如等車、開會或等待某人到來前的幾分鐘十幾分鐘、排隊購物等。根據記憶心理學的原理,對于外語等以機械記憶為主的內容,及時地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復習,效果是很好的。
“見縫插針”還要能“自適應(adaptive)”,也就是要有使自己適合客觀環境的能力。隨著學習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英語學習也就會慢慢地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就會感到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和享受,就會把學習英語的事時時掛在心上,一天不學就好像缺少點什么。有了這種心懦,就再也不會強調客觀條件了,碰到再不利的客觀條件,也不怨天尤人,而會積極地去適應它,利用它,使之成為找到新學習途徑的催化劑,登上新水平的轉折點。
出差往往是很多人中斷自學的理由,對于我來說卻又是自學英語的大好時機。首先是充分利用往返路上大量的乘車時間。出發之前,我就準備好足夠的電池和錄音帶,供路上聽,碰到聽不懂的地方,車上不便于查詞典,就記下磁帶的大致位置,到目的地以后再聽再查。如果是去開會的話,只要自己不是會議組織者,就一定比在單位時還要空,只要不沉溺于打撲克等一類活動,就一定會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英語。
我們不要低估利用業余時間和節假日學習產生的效果,積少成多,一天按兩個小時計算,一年下來不就是六七百小時嗎,不就相當于中學的全部英語教學時數的總和嗎?幾年下來,不就相當于上了大學了嗎? “見縫插針”的另一種重要途徑就是把英語學習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不拘一格,處處學,事事學。只要有了學習英語的強烈愿望和濃厚興起,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可以成為英語學習的第二課堂。通過這種方式學會的英語與一些特定的環境相聯系,因而記得快,記得牢,效果特別好。
六、樂在英語中
有時一天緊張工作過后,腦子昏昏沉沉,躺在床上很長時間不能入睡。但是如果臨睡前能聽上一段時間的英語錄音后再休息,則可以很快入睡。此外,生活和工作中不免要碰到一些不愉快或苦惱的事,心中悶悶不樂或忿忿不平,想擺脫也擺脫不了。此時也可以用聽寫英語錄音的辦法去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英語上,從而擺脫苦惱的事。所有這些,都是有利于身體健康的。
我們從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沒有奮斗目標,一天到晚無所事事的人,過一天算一天,覺得日子過得很慢,甚至厭倦生活。相反,如果一個人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每時每刻都感到有干不完的事在等著,就會感到生活很充實,而且每干一件事情都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都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對自己和未來一定會充滿信心。人的一生很像體育競賽,創造出新的記錄只是一瞬間的事,但在這一瞬間的后面都積蓄著長時間的艱苦努力。
有的人認為我這樣一天到晚苦學苦鉆英語,生活也大單調和太枯燥無味了。學習英語,尤其是自學,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是很單調和枯燥無味的,是一件“苦差事”和“負擔”,很難說是一種樂趣和享受。但只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地堅持下去,付出一分努力,必然會有一分收獲,英語水平就會有一分的提高。多一分英語水平,就會多一分用途,多一分用途就會多一分喜悅。從基本上聽不懂開始,不斷進步——通過聽寫可以基本聽懂、只聽不寫也能聽懂、一邊干活一邊聽也能懂、腦子里從英語到漢語的翻譯過程漸漸少了、能直接從英語聽懂了、可以聽懂各種特寫節目了、可以聽懂Standard English了、可以與外國人自由交談了、可以承當口譯任務了等等,每前進一步都有一層新的喜悅。如果說在起步階段苦苦地聽寫錄音時是你為英語服務,是負擔和苦惱的話,那么當你掌握了英語并在工作和生活中應用英語時就是英語為你服務,是一種樂趣和享受了,它為你打開了一個新的了解世界的窗口,心里一定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過去的辛勞都沒有白費,都有了報償。
七、收獲英語之外
學會了英語,收獲當然首先體現在英語本身的用途上。掌握了英語,就是掌握了走向世界和通向高科技的最有用的工具,仿佛使自己多了一雙眼睛和一副耳朵,可以直接接受國外的新技術和新知識,視野和業務能力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但是收獲還表現在英語外,例如: (1)極大地提高了自信心。我45歲時開始學習英語口語,困難很多,擺在我面前有兩種可能性:不是我打敗困難,學會英語,就是困難打敗我,放棄英語。人們經常說“一步領先,步步領先”,“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成功與不成功之間往往只差一步”等等,是有一定道理的。 (2)在總結出英語學習逆向法與出版有關這種方法的書籍過程中,極大地提高了自己總結歸納的能力,寫作與表達的能力。 (3)掌握了英語以后,可以指導別人學習。十幾年來,每當看到有人在我輔導下,英語水平迅速提高時,總感到由衷的高興。應該說這是另一種收獲,另一番享受。
什么是逆向法?----簡言之即:逆速成、逆浮躁、逆不打基礎。鐘教授認為學習英語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具體說不,"逆向"有以下方面的含義:
1、逆速成,樹立長期刻苦學習思想。
誰不希望盡快學會英語?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英語是外語,從一點都不會到能"聽、說、讀、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期間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對于學習中的困難,與其設想得少一些,不如把困難設想得多一些。對于達到一定的學習目的所需的時間,與其設想得短一些不如設想得長一些。不少人的實踐表明,學習英語的進度快起來容易慢下來難。由于想速成,不少人試用過各種方法,企圖在很短的時間內速成,結果事與愿違,"想幾個月速成,結果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不成"。逆向法特別強調在具體實施上要一個詞一個詞,一句話一句話地學。而只要這樣去做了,結果反而可能是"準備花兩三年學會,結果一年就會"。
2、逆憑空的強化和提高,主張打好基礎后再強化和提高。
基礎英語知識是強化和提高的基礎,逆向法強調先扎扎實實地學好基礎英語以后再提高和強化,以最嚴格的要求,從基礎知識抓起,一步一步提高和強化。逆向法還主張學生首先要把課本學好,只有在把課本學得滾瓜爛熟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學課外的教材。
3、逆為應試而學,著眼實際能力的提高。
學習離不開考試,有考試,就必然會有技巧。不少學習不得法或不努力,英語成績差的人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往往把學習的重點放在應試技巧上,企圖短期內通過某種考試。雖然一些技巧對于在及格線掙扎的人有時能起到決定命運的作用(例如勾對了一道聽力選擇題,得61分,及格了),但離開考場以后卻是沒有任何實際應用價值的。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在于應用,所以逆向法的"聽、寫、說、背、想"每一個環節都著眼于實際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4、逆向法的具體操作。
用逆向法聽寫錄音,什么地方聽不懂,寫不出都是具體的,很快就能檢驗出基礎英語知識的扎實程度,從而找到真正的出發點。經過努力,聽懂了寫對了,所取得的進步一個個明明白白地記載在紙上,隨后若能按逆向法要求逐詞逐句地摳,英語水平會迅速提高,從而進入越學越愛學的良性循環,最后順利到達終點,能聽能說。
本文地址:http://www.hengchuai.cn/writing/method/43270.html